上海渗碳热处理技术

时间:2024年06月22日 来源:

一般淬火件的工艺路线:下料—锻造—正火(退火)—粗加工—调质—半精加工—表面淬火—精加工。表面淬火:1、工艺过程:表面淬火一般工艺是高频感应加热、中频感应加热或火焰加热, 喷水冷却, 然后进行低温回火。2、应用:淬硬深度一般是:高频淬火1~2mm;中频淬火2~6mm。一般用于中碳以上结构钢和合金钢主轴、齿轮等零件。当工件淬火后,表面硬度高,除磨削外,一般不能进行其它切削加工。因此工序应尽量靠后,一般安排在半精加工之后,磨削加工之前。表面淬火是成本较低的表面硬化处理方法,工艺简单而灵活,适合局部处理,特别适合于提高耐磨性的场合。上海渗碳热处理技术

各种洛氏硬度值之间不能直接进行比较,但可通过实验测定的换算表(略)进行相对比较。各种洛氏硬度之间,洛氏硬度和布氏硬度值间都有一定的换算关系。对于钢铁材料,大致有下列关系式:HRC = 2HRA-104;HB = 10HRC (HRC = 40~60范围);HB = 2HRB。洛氏硬度试验方法的优缺点:优点:操作迅速简便,压痕较小,可在工件表面进行试验,可以各种金属材料的硬度,也可以测量较薄工件或表面薄层的硬度。缺点:压痕较小,代表性差,由于材料中有偏析及组织不均匀等情况,使所测硬度值的重复性差,分散度较大。上海渗碳热处理技术渗碳一般用于15Cr、20Cr等含碳量低的钢种,渗碳层的深度是根据零件的要求不同,一般为0.2~2mm。

常用的退火工艺有:① 等温退火。用以降低某些镍、铬含量较高的合金结构钢的高硬度,以进行切削加工。一般先以较快速度冷却到奥氏体较不稳定的温度,保温适当时间,奥氏体转变为托氏体或索氏体,硬度即可降低。② 再结晶退火。用以消除金属线材、薄板在冷拔、冷轧过程中的硬化现象(硬度升高、塑性下降)。加热温度一般为钢开始形成奥氏体的温度以下50~150℃,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加工硬化效应使金属软化。③ 石墨化退火。用以使含有大量渗碳体的铸铁变成塑性良好的可锻铸铁。工艺操作是将铸件加热到950℃左右,保温一定时间后适当冷却,使渗碳体分解形成团絮状石墨。

氮化处理:1、定义:渗氮是使氮原子渗入金属表面获得一层含氮化合物的处理方法。2、目的:提高零件表面的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和抗蚀性。3、特点:氮化工艺较大的特点是热处理变形小,硬化层浅,特别适用于与调质工艺相结合提高零件的疲劳强度、表面耐磨性、耐蚀性和改善零件的摩擦状态,防止胶合。适用于在周期载荷下工作的零件, 比如轴等。4、应用:原则上讲任何钢种都可以进行氮化处理,但是较常用的氮化钢是45(HV>300)、40Cr(HV>400)、42CrMo(HV>500)等,氮化后一般可不加工,设计时应尽可能采用整体氮化处理,因为氮化层本身对使用来说只有益处,没必要加工处理掉。5、工艺要求:氮化是在氮化炉中进行,因此变形小,氮化硬度要根据材质而定。。此外,氮化前必须进行调质处理,以提高心部的机械性能,为氮化做组织准备。回火时引起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的分解。

常用的退火工艺有:① 完全退火。用以细化中、低碳钢经铸造、锻压和焊接后出现的力学性能不佳的粗大过热组织。将工件加热到铁素体全部转变为奥氏体的温度以上30~50℃,保温一段时间,然后随炉缓慢冷却,在冷却过程中奥氏体再次发生转变,即可使钢的组织变细。② 球化退火。用以降低工具钢和轴承钢锻压后的偏高硬度。将工件加热到钢开始形成奥氏体的温度以上20~40℃,保温后缓慢冷却,在冷却过程中珠光体中的片层状渗碳体变为球状,从而降低了硬度。不锈钢圆棒因其耐腐蚀性能和耐氧化性能,常用于制造汽车排气净化装置。上海金属热处理工艺

淬火按淬火部位:整体淬火、局部淬火、表面淬火等。上海渗碳热处理技术

球化退火:为使工件中的碳化物球状化而进行的退火。球化退火:对象:共析钢和过共析钢。工艺:(1)等温球化退火加热Ac1以上20-30度→保温→迅速冷却到Ar1以下20度→等温→随炉冷至600度左右→出炉空冷。(2)普通球化退火加热Ac1以上20-30度→保温→极缓慢冷却至600度左右→出炉空冷。(周期长,效率低,不适用)。目的:降低硬度、提高塑韧性,便于切削加工。机理:使片状或网状渗碳体变成颗粒状(球状),说明:退火加热时,组织没有完全A化,所以又称不完全退火。去应力退火:为去除工件塑性变形加工、切削加工或焊接造成的内应力及铸件内存在的残余应力而进行退火。上海渗碳热处理技术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本站不为信息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