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供应二异丁腈外观
中文名称:偶氮二异丁腈中文别名:2,2-偶氮二异丁腈;2,2-二偶氮异丁腈;2,2`-偶氮双(2-甲基丙腈);发泡剂Vazo英文名称:2,2-Azobis(2-methylpropionitrile)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乙醇、、甲醛、甲醇等多种有机溶剂及乙烯基单体。爆燃性:具有性质,在包装件中不可能起爆或迅速爆燃或发生热主要用途:用作橡胶、塑料等发泡剂,聚合引发剂,也用于其他有机合成。稳定性:稳定避免接触的条件:摩擦、撞击、受热。禁配物:醇类、氧化剂、、醛类和烃类等。偶氮二异丁腈 AIBN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上海供应二异丁腈外观
偶氮二异丁腈AIBN化学品中文名称1:2,2’-偶氮二异丁腈化学品中文名称2:发泡剂N;ADIN;2-甲基丙腈化学品英文名称1:2,2-dimethyl-2,2-azodipropiononitrile化学品英文名称2:ADZN;foamingagentN推荐的用途:用作氯乙烯、醋酸乙烯、丙烯腈等单体聚合时的引发剂,用量在0.04%~0.2%。也可以用作聚氯乙烯、聚氨酯、聚乙烯醇、丙烯腈与丁二烯共聚物等橡胶、塑料的发泡剂。还可以用作硫化剂、农药和有机合成的中间体等等。安全性:大鼠经口LD5025—30mg/kg,小鼠经口17.2~25rng/kg。若不慎接触皮肤、眼睛,应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储存于阴凉、通风仓库内。远离火种、热源。严禁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湖北聚合引发剂二异丁腈C8H13N4偶氮二异丁腈 AIBN运输途中应防爆晒、防 雨淋、防高温。
偶氮二异丁腈(AIBN),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8H12N4,为白色结晶性粉末,不溶于水,溶于乙醇、甲苯、甲醇等多种有机溶剂,主要用作橡胶、塑料等发泡剂,聚合引发剂,也可用于有机合成。中文名:偶氮二异丁腈;外文名:2,2-Azobis(2-methylpropionitrile);别名:2,2-偶氮二异丁腈;化学式:C8H12N4;分子量:164.208;CAS登录号:78-67-1;EINECS登录号:201-132-3;熔点:102至104℃;沸点:236.2℃;水溶性:不溶;密度:1.11g/cm³;外观:白色结晶性粉末;闪点:96.6℃;安全性描述:S39;S41;S47;S61
偶氮二异丁腈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安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呼吸器,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透气型防毒服,戴防毒物渗透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20℃,相对湿度不超过80%。包装必须密封。应与醇类、氧化剂、、醛类和烃类、食用化学品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防护用品及合适的收容材料。偶氮二异丁腈 AIBN,用作橡胶、塑料等发泡剂,聚合引发剂,也用于其他有机合成。
偶氮二异丁腈危险信息:易燃固体;加热可能起火;吞咽有害;吸入有害;对水生生物有害;对水生生物有害并且有长期持续影响事故响应:—火灾时,使用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灭火。—如误吞咽:立即呼叫中心或医生。漱口。—如误吸入:将受害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的休息姿势。—如感觉不适:呼叫中心或医生。—收集泄漏物。安全储存:存放处须加锁。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保持容器密闭。保持低温。贮存温度不超过30℃。远离其他材料存放。废弃处置:按照地方/区域/国家/国际规章进行处置内装物、容器。偶氮二异丁腈 AIBN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防护用品及合适的收容材料。河北引发剂二异丁腈外观
偶氮二异丁腈 AIBN小量泄漏:用惰性、湿润的,用洁净的非火花工具收集于一盖 子较松的塑料容器中,待处理。上海供应二异丁腈外观
偶氮二异丁腈引发温度:它是一种特别出色的自由基引发剂,加热至约70°C时会分解放出氮气并生成自由基(CH3)2CCN,自由基受氰基的影响,较为稳定。它可以与另一个有机底物发生反应,在自身进行湮灭的同时,再生成一个新的自由基,从而引发自由基的链反应(见自由基反应)。同时,它也可以两分Chemicalbook子偶联,生成毒性很强的四甲基丁二腈(TMSN)。加热AIBN至100~107°C时熔融并发生急剧分解,放出氮气与对人体有毒的数种有机腈化合物,同时可能引起着火等。在室温下缓慢分解,应在10°C以下贮存。远离火种,热源。有毒。在动物的血液、肝脏、脑等组织内代谢成氢氰酸。上海供应二异丁腈外观
上一篇: 湖北引发剂二异丁腈C8H13N4
下一篇: 安徽引发剂溶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