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碳酸酯PC聚碳酸酯

时间:2022年04月27日 来源:

聚碳酸酯无色透明,耐热,抗冲击,阻燃BI级,在普通使用温度内都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同性能接近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相比,聚碳酸酯的耐冲击性能好,折射率高,加工性能好,不需要添加剂就具有UL94 V-2级阻燃性能。但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相对聚碳酸酯价格较低,并可通过本体聚合的方法生产大型的器件。

材料的耐磨性是相对的,把ABS材料与PC材料做比较的话,那就是PC材料耐磨性比较好。但是相对于大部分的塑胶材料来看,聚碳酸酯的耐磨性是比较差的,处于中下水平,所以一些用于易磨损用途的聚碳酸酯器件需要对表面进行特殊处理。



PC可注塑、挤出、模压、吹塑、热成型、印刷、粘接、涂覆和机加工,很重要的加工方法是注塑。聚碳酸酯PC聚碳酸酯

加工方法:PC可注塑、挤出、模压、吹塑、热成型、印刷、粘接、涂覆和机加工,十分重要的加工方法是注塑。成型之前必须预干燥,水分含量应低于0.02%,微量水份在高温下加工会使制品产生白浊色泽,银丝和气泡,PC在室温下具有相当大的强迫高弹形变能力。冲击韧性高,因此可进行冷压,冷拉,冷辊压等冷成型加工。挤出用PC分子量应大于3万,要采用渐变压缩型螺杆,长径比1:18~24,压缩比1:2.5,可采用挤出吹塑,注—吹、注—拉—吹法成型高质量,高透明瓶子。PC合金种类繁多,为了改进PC熔体粘度大(加工性)和制品易应力开裂等缺点,PC与不同聚合物形成合金或共混物,提高材料性能。具体有PC/ABS合金,PC/ASA合金、PC/PBT合金、PC/PET合金、PC/PET/弹性体共混物、PC/MBS共混物、PC/PTFE合金、PC/PA合金等,利有两种材料性能优点,并降低成本,如PC/ABS合金中,PC主要贡献高耐热性,较好的韧性和冲击强度,**度、阻燃性,ABS则能改进可成型性,表观质量,降低密度。低粘度 PC熔融粘度对剪切率的敏感性小,而对温度的敏感性大,无明显熔点 熔融体粘度较高 高温下树脂易水解 制品易开裂。

注射温度

聚碳酸酯的热加工特性有两个方便之处:

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很宽的成型温度范围;由温度变化引起粘度变化较大,由剪切速率变化引起粘度变化较小。即聚碳酸酯熔融流动性大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而压力的影响作用不大。

所以历来都是把注塑温度的调节作为顺利进行成型和控制制件质量的必要而有效的手段。

但要注意,若温度过低,因粘度大,供料不足,制件表面收缩或起波纹,无光泽,银丝凌乱;温度过高或高于320℃而停留时间过长,会造成严重降解,制件带飞边,转为暗褐色,表面有银丝暗条,斑点和纹迹,内部有气泡,各种性能都变劣。

聚碳酸酯(简称PC)是分子链中含有碳酸酯基的高分子聚合物,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无定型热塑性工程塑料,其具有无臭、无害、高度透明的无色或微黄色特性,另外还具有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尤其是耐冲击性优异,弯曲强度、拉伸强度、压缩强度高;蠕变性小,尺寸稳定,在-60~120℃环境下具有稳定的力学性能,可长期使用,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耐低温性;尺寸稳定性、电性能和阻燃性能优异。

基于PC材料具有以上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使电器附件行业中的家用开关、插座产品在先后经历了酚醛塑料(电木粉)、ABS热塑性塑料后,各生产厂家较晚基本上均采用了PC塑料作为产品表面的非金属材料,PC除能满足电工行业开关、插座产品的所有安全标准要求外,还具有产品成型速度快,外观光洁漂亮的特性。 PC类塑胶,即使遇到非常低之水份也会产生水解而断键、分子量降低和物性强度降低之现象。

2019年中国PC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20.5%,自给率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中国PC消费结构和世界基本一致,但消费比例有所不同,中国PC在电子/电气和器具/家庭用品方面的消费占比高于世界占比,而在汽车和薄膜/片材等领域则低于世界占比。

未来随着多个新建、扩建装置的建成投产,中国PC生产能力将大幅提升,供应量也将快速增长。但由于缺乏成熟自主技术支撑,新增装置产品大都以中低端料为主,仍不足以迅速有效取代进口料。PC消费量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但下游需求量的增长难以跟上PC供应量的增长。应严格地控制聚碳酸酯之水份在0.02%以下,以避免成型品的机械强度降低或表面产生气泡、银纹等之异常外观。PCLC1500

聚碳酸酯的一项重要应用是作为生产光盘的材料。聚碳酸酯PC聚碳酸酯

中国聚碳酸酯产量和消费量增长迅速,但对外依存率居高不下。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多个政策鼓励建设聚碳酸酯项目,科研单位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聚碳酸酯生产工艺方面取得突破,国内企业开始上马、扩建聚碳酸酯项目。中国拟在建聚碳酸酯项目合计超过200万吨,而在近两年内将有超过100万吨的产能集中释放,预计以后中国聚碳酸酯进口占消费量比例将逐年下降。但另一方面也可能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故聚碳酸酯生产企业需要提早做好应对,注重于聚碳酸酯高附加值产品及新兴领域应用开发。此外由于我国新开发的技术仍待检验和优化,新增装置产品仍将以中低端料为主,未来我国仍需要进口一定量的高性能聚碳酸酯产品才能满足国内需求。


聚碳酸酯PC聚碳酸酯

上一篇: 押出级ABS改性

下一篇: 高刚性POM改性

热门标签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本站不为信息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