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危废活性炭集中再生绿岛模式效应

时间:2024年11月23日 来源:

为创新生态环境治理模式,统筹区域共享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帮助中小市场主体降低污染治理成本,近期,省财政厅联合相关部门按照事后补助的方式,通过项目申报、专业人士评审等程序,遴选支持20个“绿岛”项目,其中工业项目11个、农业项目4个和服务业项目5个,统筹推进“绿岛”项目建设。专项整治,提升治理效能。针对县域内采用低效设施治理VOCs废气及使用蜂窝活性炭的企业,逐一走访排查,无偿为其编制“一厂一策”改造方案,督促企业严格落实设施改造、更换优良颗粒炭等工作。目前已完成改造企业259家,“厂策”全部实施后,全县低效设施提升率达100%,蜂窝炭全方面“清零”,预计VOCs年排放量将减少260吨以上,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腾出环境承载空间。绿岛模式强调城市规划和建设要引导人们实现生态意识的提升。上海危废活性炭集中再生绿岛模式效应

上海危废活性炭集中再生绿岛模式效应,绿岛模式

革新建设模式,绿岛模式打造“全方面式”再生体系,创新模式,降本增效并举。重点聚焦印刷园区小微企业集聚、企业活性炭处置成本高等突出问题,开创性地将活性炭吸附设施提升为小微园区公共基础设施,采取government层面监督指导、第三方集中建设运维的工作模式,开展小微园区活性炭治理设施改造提升工作。通过统一设计、采购、更换和维护,企业设施改造投入从单独建设方式的平均6.5万元降低至目前集约建设方式的3.9万元,下降幅度达40%。上海危废活性炭集中再生绿岛模式效应绿岛模式注重跨领域、跨部门的协同合作,共同推进绿色发展事业。

上海危废活性炭集中再生绿岛模式效应,绿岛模式

对于企业分布太零散,不具备共建“绿岛”的情况,王亚男建议government要加强引导。“可以引导各种产业形成规模化,尽量达到共建共享‘绿岛’的条件。” 前面提到的家具厂,很多原先就是分散的家庭式作坊,在当地government的引导下,渐渐集中起来。如果实在集中不起来,也可以分工段在不同的地方进行治污处理。橡胶行业废气难治理、危废难处置问题,一直是困扰橡胶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紧箍咒”。为此,天台县创新思路,通过构建活性炭“感知—更换—运输—再生—回用”的VOCs治理“绿岛”的新模式,实现废气治理水平提升和危废源头大幅减量化,达到经济效益和污染治理双提升的目的,有力推进“无废城市”的建设进程。

中华环保联合会VOCs污染防治专委会副秘书长许夏还针对“绿岛”项目申报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的要点话题进行了分享。此外,在与会表示的共同见证下,谢玉红在大会上宣布启动涉VOCs“绿岛”项目(系列)团体标准和服务认证。她表示,随着“绿岛”项目建设需求的不断增长和排污单位对于“绿岛”项目建设要求的不断提高,“绿岛”项目呈现百花齐放状态,此背景下,联合会牵头组织相关专业人士和企事业单位共同制定行业规范,将引导“绿岛”项目的高质量建设和高效运行,向社会公众传递实施“绿岛”项目的重要意义和现实作用。绿岛模式着重城市建设过程中减少生态环境破坏。

上海危废活性炭集中再生绿岛模式效应,绿岛模式

防化研究院研究员栾志强认为区域性的活性炭集中再生模式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涉VOCs“绿岛”模式,但并不意味着自身无痛点。活性炭回收的来源控制不好的话,再生后的品质非常低,不可能再重复利用,给企业造成巨大负担。如果回收的是已经吸附酸性气体的活性炭,还会对企业的设备造成腐蚀。因此,不同来源的活性炭,再生条件不一样,采用的再生设备也不一样。另外,由于这类型“绿岛”规划较多,规模较大,也面临“无炭可收”的窘境。绿岛模式致力于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活性炭资源化绿岛模式工程

在绿岛模式的指导下,我们加强了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上海危废活性炭集中再生绿岛模式效应

实施固废处置之外,“绿岛”试点建设项目还可以借助垃圾焚烧发电实现“变废为宝”。位于镇江新区新材料产业园的光大环保能源(镇江)有限公司,每天早晨,清运车辆都会将生活垃圾汇集到公司,但走在厂区里,空气中却闻不到一点儿异味。控制室的墙上,实时显示着垃圾仓的温度和负压。吊机班班长吴莹介绍说,之所以闻不到一点异味,就是靠着仓内一直保持负压状态。焚烧后的生活垃圾如何实现再利用?该公司副总经理郭若军介绍,生活垃圾经过高温焚烧后可以产生余热,以一斗六吨计算,余热可以产生2000度电。目前该公司收运全市除了句容和丹阳以外其他区域的全部生活垃圾,每天收运量在1300到1400吨左右,按照日处理1450吨生活垃圾的规模计算,一年可以发电1.8亿度,实现“变废为宝”。上海危废活性炭集中再生绿岛模式效应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本站不为信息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