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静态冰蓄冷保温
冰蓄冷制冰功能说明。制冰运行是由双工况冷冻机组、乙二醇水泵、制冰泵、冷却泵、冷却塔、促晶器、微冰晶处理器和相关的阀门、传感器等设备组成制冰运行系统。制冰运行需要双工况冷冻机组运行冰工况,使乙二醇降温到约-3℃左右。乙二醇溶液通过制冰板换与冰槽里的水交换冷量。制冰启动运行,依次启动制冰泵、乙二醇泵、冷却泵、冷却塔、压缩机。停止过程正好相反,先停压缩机,然后依次停止冷却泵、冷却塔、乙二醇泵、制冰泵。在制冰运行过程中,有可能会发生冰堵。控制器检测到有冰堵状态,进入解冻程序,先马上停冷冻机组,再依次停乙二醇泵和制冰泵,启动解冻泵。解冻结束后,自动恢复制冰运行。整个过程完全由PLC自动控制实现。冰蓄冷蓄冷设备在等于或小于可用供冷温度时所能提供的大实际蓄冷量。东莞静态冰蓄冷保温
冰蓄冷在蓄冰槽的设计中还考虑人孔以便填充球,在填充蓄冰球时,对高于2M的立槽,应预先在槽中充入1/3槽的水以减少填球时的冲击使球均匀地填充(由于冰球的密度比水小,冰球浮于水面有利于冰球的扩散);同时水不宜过多,不利于冰球填满整个冰槽(造成冰槽底部无冰球);槽的底部设卸球孔,也可作排污用。在冰蓄冷系统流程中系统与用户的联接方式有直接连接(即整个系统全部充满乙二醇溶液)和间接连接(即乙二醇溶液系统于一定范围内,通过板式换热器与二次水进行热交换)。本工程在设计中采用了间接连接,乙二醇溶液在制冷机房内循环;外部空调水系统仍是水系统。江苏外融冰式冰蓄冷储能冰蓄冷可以把白天高峰时段电力需求大量转移到夜间低谷时段。
冰蓄冷中如何根据冰槽所蓄冷量确定相应的冰槽面积:设定。(1)主机空调工况时制冷能力为:P。(2)主机制冰工况时制冷量与空调工况时制冷量之比为:K1(注:根据蓄冰装置蓄冰时的平均运行温度及制冷机运行性能表即可查出K1值)。(3)需求蓄冰量为:Q(RTH)(潜热)。(4)电价高峰段冷负荷为:W1(RTH)。(5)电价平价段削峰冷负荷为:W2(RTH)。(6)电价低谷段冷负荷为:W3(RTH)。(7)峰价段蓄冰装置供冷投入时间为:N小时。蓄冰设备在实际应用中,其在放冷后期放冷速率降低。此时,蓄冰设备的放冷能力已无法满足空调负荷的需求。由此产生以下两个问题,首先,蓄冰设备后期放冷速率降低,会层致蓄冰设备不可能在白天16个小时的时间内将全部蓄冷量(潜热)放完。故,计算时应考虑该部分无法放出的蓄冷量。
流态化动态冰蓄冷技术的先进之处在于改进了传统制冰过程中的主要缺点,而且制出的冰以流态化冰浆的形式存在。传统静态制冰过程中,水通过自然对流换热,冰层首先在换热壁面上形成,然后逐渐变厚。这样就导致形成新的冰层所需的热量传递必须以导热的形式穿过越积越厚的原有冰层,从而严重的恶化了传热效率,致使结冰越来越困难,制冷剂提供的冷却温度也必须越来越低。流态化动态冰蓄冷技术制冰过程的大特点在于首先在传热壁面附近制取过冷水,然后把过冷水转移到远离传热壁面的空间里解除过冷、生成冰浆。这样就彻底避免了冰在传热壁面上形成的可能性,既消除了固态冰层导热热阻的存在,同时在液体和传热壁面之间又始终保持着强制对流的高效率换热模式,因此整个制冰环节的传热系数得到大幅度提高。冰蓄冷供应高峰时全部的空调负荷需求。
浅谈冰蓄冷系统的发展历程。冰蓄冷技术是上世纪初在美国研制并开始应用,但开始并不普及。直到八十年代世界性的能源危机,蓄冷技术的发展得到了新的、更强大的推动力。美国南加利福尼亚爱迪生电力公司于1978年率先制定分时计费的电费结构,1979年编写并出版了《建筑物非峰值期降温导则》,1981年后推广应用蓄冷技术,并颁布相关的奖励措施。到90年代,美国已有40多家电力公司制定了分时计费电价,从事蓄冷系统开发及冰蓄冷专门使用制冷机开发的公司也多达数十家。欧洲、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以及我国的地区也在80年代开始了蓄冷技术的应用研究。日本由于战败引起的经济衰退、资金紧张,90年代前,主要是发展初始投资较低的水蓄能系统,近年转而大量发展冰蓄冷系统;1990年日本只有200个左右的冰蓄冷系统,时至,已经发展到数十万个蓄冷空调系统,电网低谷电约有超过60%被加以利用。我国的地区已经有数千幢建筑采用蓄能空调系统。冰蓄冷对于系统此数值可近似为融冰率。惠州冰板冰蓄冷空调
冰蓄冷空调是利用夜间低谷时段电力制冰并蓄存起来。东莞静态冰蓄冷保温
冰蓄冷。冰蓄冷具有削峰填谷、平衡电力负荷的特点,具有制冷快、效果好、供冷温度低等优点,缺点是初始投资略高,且不适用于夜间用电的用户。水蓄冷。水蓄冷优点是初投资较低,技术要求低,维修简单,同样具有削峰填谷、平衡电力负荷的特点,但占用空间大,冷损耗也大,对蓄冷水池的保冷及防水措施要求高,且由于水池部分是开启的,循环水容易污染。节电效益不同。冰蓄冷。冰蓄冷目前很多地区都有蓄冷专门使用电价,低光0.08元/度左右,节省电费高达80%左右。水蓄冷。水蓄冷一般光能享受低谷电价,额外补助较少,综合节电效益不及冰蓄冷。综上,从初始投入角度来讲,水蓄冷比较经济实惠,运行可靠,但由于冰蓄冷相变过程具有等温性好、蓄冷密度大等优点,相比于水蓄冷,冰蓄冷具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东莞静态冰蓄冷保温
上一篇: 河北冰片滑落式动态冰蓄冷储能
下一篇: 东莞淡水冰浆蓄冷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