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双碳能源中心技术指导

时间:2024年05月22日 来源:

热泵技术通过提取环境介质、余热资源中的低品位能量,提供可被利用的高品位热能,具有较大的节能利用价值。热泵每消耗1份能量,可以获得一倍甚至数倍的热量,大幅度地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是一种高效节能的产品。空气源、水源、地源、余热、废热等都可能成为热泵能量的来源。空气源热泵是近年来“煤改电”应用的主要形式之一,为国家的雾霾治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据有关数据,目前全国公共建筑存量近150亿平方米,公共建筑能耗3.6亿吨标煤。按广义的空调系统能耗占建筑能耗的50%计,则通过利用热泵技术解决公共建筑供热系统的化石能源替代,减排效益将是非常巨大的。在未来“双碳”目标驱动的大背景下,热泵技术作为化石能源替代的主要手段之一,必将迎来更大广阔的发展机遇和市场应用空间,做好不同应用场合的功能匹配与应用技术开发将是需要关注的发展方向。山西省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建设技术创新中心、举办示范项目推进会等多种方式,推进双碳能源中心的建设发展。信息化双碳能源中心技术指导

信息化双碳能源中心技术指导,双碳能源中心

在建设基础设施方面,吸引新能源企业入驻的有效创新模式主要包括:

预制舱模式:这种模式不仅缩短了建设时间,还可能因为其高效性而吸引更多的新能源企业入驻。

智能充电桩共享生态: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充电桩的功能性,通过加装传感器等技术手段感知和积累数据信息,还能为新能源汽车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充电服务,从而吸引新能源汽车用户和相关企业。

垂直一体化、可持续的绿色用能渠道生态系统:这种模式通过模式、产品创新、渠道建设和服务提能,不断优化客户体验,持续市场领跑,对于吸引新能源企业具有重要意义。

村级电站模式及“光伏+”综合应用:这种模式鼓励在各种类型、各类场景的光伏发电基地建设中采用基于智能的技术,以提高能效和吸引力。

众筹模式:这种模式通过社区或公众参与的方式筹集资金,既能够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又能增加项目的社会认可度和参与度,从而吸引更多的新能源企业和消费者关注和支持。

政策支持下的“光伏+交通”创新模式:这种模式通过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与城市轨道交通相结合,既能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又能够促进新能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对于吸引新能源企业具有积极影响。 双碳能源中心市价山西省推动能源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信息化双碳能源中心技术指导,双碳能源中心

产业园区在推动绿色微电网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从成效方面来看,产业园区通过引入智能微电网技术,不仅保障了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及稳定性,还大幅减少了电力断供风险,提高了风险应急能力。特别是在新能源发展与微电网应用加速结合的背景下,产业园区能够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清洁电力的供应。例如,河北电力科学研究院研发的风光储热一体化智慧微电网系统,为工业企业节能降碳、建设绿色园区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此外,园区内通过集成屋顶光伏、风电设备以及储能电站等绿色新能源,实现了不同种类新能源的互补利用,有效提升了含"绿"量,助力工业节能减碳。然而,在推动绿色微电网建设的过程中,产业园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虽然政策大力支持微电网的布局建设,但如何确保这些政策得到有效实施,以及如何解决资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等问题,仍然是需要面对的挑战。其次,微电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需要不断的技术创新和突破,包括综合能源管理和利用、多电源优化互动等方面的技术装备。此外,如何实现可再生能源电力项目就近向产业园区或企业供电,也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中国双碳政策体系的近期汇总显示,该体系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框架,旨在推动国家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可以概括出以下几点关于双碳政策体系的近期动态:

政策文件数量:2023年12月,更新后的政策体系包括了79份全文,这些政策经过优化,去除了那些缺少全文、不算方案的内容,并补充了近期发布的政策。

省级政策汇编:除了国家 ji 政策外,还有一项工作是对全国各省已发布的双碳政策进行了汇总,形成了包含Excel汇总表+PDF政策原件的"31省市双碳行动方案汇编"。

政策体系构建完成:到2023年8月,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赵辰昕宣布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构建完成。

政策内容更新:在能源领域,中国制定了多项政策来推动碳减排,此外,还有关于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的意见,以及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

法治进展:2023年度中国双碳法治事件包括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修订加强气候变化应对等。

国际视角:中国在国际上也展示了其在双碳领域的进展和承诺,进一步增强我国在国际“双碳”政策和法律制定上的话语权。 山西省在推动清洁能源的使用和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信息化双碳能源中心技术指导,双碳能源中心

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中国提出了“双碳”目标,即到2030年实现碳达峰,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中国已经构建并不断完善“双碳”政策体系,以确保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中国在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过程中,虽然面临诸多挑战,如需大幅加速减排速度、应对国际压力等,但通过建立和完善政策体系、优化能源结构、推广可再生能源等多方面措施,中国正逐步克服这些挑战,朝着实现“双碳”目标迈进。这些努力不仅有助于中国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也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太原市成立的“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心”位于万柏林区瓦窑创意产业园区。信息化双碳能源中心技术指导

山西双碳能源中心的建设是山西省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双碳能源中心技术指导

山西省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45.83%的背后,主要依赖的是风能、太阳能、抽水蓄能、氢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这几种类型的新能源。这一结论可以从以下几点证据中得到支持:山西省大力推进风能、太阳能、抽水蓄能、氢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全省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了45.83%。新能源装机规模和发电量屡创新高,特别是通过“借风”“迎光”即发展风电和光伏产业,使得山西在新能源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截至2023年底,风光发电装机达到4989万千瓦,占全省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的比例很高,继续保持在全国前列。山西省还积极开发地热能和生物质能,进一步丰富了其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种类。信息化双碳能源中心技术指导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本站不为信息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