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BSR脱硫反应器设计规范

时间:2023年11月16日 来源:

沼气脱硫工艺的流程:脱硫:沼气作为能源利用时,要求H2S的质量浓度符合有关要求,否则对管道、设备(如锅炉、沼气发动机等)有腐蚀作用。脱硫方法有干法脱硫、湿法脱硫、水喷淋脱硫等。脱水:水分与沼气中的H2S反应产生氢硫酸,腐蚀管道和设备;水分凝聚在检查阀、安全阀、流量计、调节器等设备的膜片和隔膜上,影响其准确性;水分能增大管道的气流阻力;水分能降低沼气的热值。脱水方法有冷冻法、吸附法、化学反应法等。过滤:沼气中含有杂质,尤其在消化池运行初期或消化状态不稳定时杂质较多。因此,进入内燃机前一般应采取过滤措施。滤网可设在沼气管道上,一些发动机在设备内部也设有滤网,应定期清洗。硫化氢脱除效率较高,一般能够达到98%以上。河南BSR脱硫反应器设计规范

脱硫反应器

沼气生物脱硫的工艺流程:1、气相:沼气通过加压风机加压至5Kpa依次从塔底部进入空喷塔和两级填料塔,在塔内与塔顶部喷淋下来的脱硫液逆流接触,完成的传质过程,气体中大部分H2S被脱硫液吸收。气体经塔内气液分离段除掉气体中夹带的脱硫液后送去锅炉燃烧。 2、液相:从再生槽出来的贫液经贫液泵加压后分别输送至空喷塔和两级填料塔,与沼气逆流接触吸收沼气中的H2S气体,吸收H2S后的脱硫液汇流进入到富液槽,富液经再生泵加压后进入再生槽喷射器,富液高速通过喷射器喷嘴时,其吸气室形成负压自动吸入空气,富液与空气两相并流经喷射器喉管、扩散管由尾管排出并由再生槽底部向上流动,完成脱硫催化剂的氧化再生的同时富液中的悬浮硫颗粒被空气浮选形成泡沫飘浮在再生槽上部。再生槽上部分离出的硫泡沫流入泡沫槽、经泡沫泵送到板框压滤机,压滤的硫膏自动进入熔硫釜,由蒸汽加热制成品硫磺。过滤后滤液直接返回脱硫系统。广州活性炭脱硫反应器系统沼气生物脱硫设备无堵塞和结垢的风险,无需长期维护。

河南BSR脱硫反应器设计规范,脱硫反应器

生物脱硫是一种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物来去除硫化物的过程。它在环境保护和工业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以下是生物脱硫的一些好处:1.环境友好:生物脱硫是一种环境友好的方法,与传统的化学脱硫方法相比,它不会产生有害的副产物或废物。生物脱硫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主要是硫酸,可以被回收利用或进一步处理。2.能源产业应用:生物脱硫可以在燃煤电厂和石油加工厂等能源产业中应用。这些行业通常产生大量的硫化物,如果不进行处理,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通过生物脱硫,可以有效地去除硫化物,保护环境。3.降低空气污染:硫化物是造成酸雨和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生物脱硫,可以将硫化物转化为硫酸,从而减少硫化物的排放,降低空气污染的程度。

沼气生物脱硫工艺分为两种,一种为一体式,另一种为分离式。应用领域:两种沼气生物脱硫工艺都被普遍应用到沼气、填埋气、天然气、水煤气等工业气体脱硫工艺中。一体式生物脱硫工艺,具有更低的运行成本,被普遍应用到低浓度硫化氢(10,000ppm以下)沼气的发电、燃烧项目中。分离式脱硫工艺,具有很强的抗硫化氢负荷能力、以及空气不进入沼气中等特点,被普遍用在高浓度硫化氢沼气脱硫、提纯的工艺中。其中一体式工艺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而分离式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一体式生物脱硫是将一定量的空气导入含有硫化氢的沼气中,混合气体通过生物滤池以去除硫化氢。

河南BSR脱硫反应器设计规范,脱硫反应器

沼气脱硫的必要性:沼气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通常沼气是由甲烷和二氧化碳,另外还含有少量的硫化氢等气体组成。硫化氢是一种剧毒的有害气体,影响人体健康,空气中含 0.1%的硫化氢可使人致命。而且对金属管道、发电机沼气锅炉等用气设备都有严重的腐蚀性,在燃烧的过程中产生的SO2也是一种腐蚀性很强的气体 ,同时进入大气能产生“酸雨”,污染环境。我国环保标准严格规定:利用沼气能源时,沼气气体中总硫含量不得超过20mg/m³。沼气中的硫化氢质量浓度一般为1~12g/m³,远远高于我国环保标准的规定。因此,为保证人类健康和保护大气环境 ,延长用气设备等的使用寿命,沼气在综合利用之前必须进行脱硫。沼气一体化生物脱硫反应器运作设备较少。河南BSR脱硫反应器设计规范

生物脱硫塔易于清理、维护、检修,并设置观察窗及人孔。河南BSR脱硫反应器设计规范

为什么选择生物脱硫?生物脱硫工艺是利用脱硫微生物依靠沾附在生物反应塔填料表面上的硫杆菌属和丝硫菌属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吸收转化硫化氢,进而达到脱硫的目的。沼气中硫化氢的浓度受发酵原料或发酵工艺的影响很大,原料不同沼气中的硫化氢含量变化也很大。如餐厨厨余垃圾场沼气含硫化氢一般在2000-3000ppm左右,垃圾填埋场沼气则由于产生过程中相对较少有硫介质参与,因此硫化氢含量较低,一般在1000ppm以内。使用生物脱硫可以降低运行成本,减少人员日常维护管理,且生物脱硫系统安全性高,去除硫化氢能力强,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河南BSR脱硫反应器设计规范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本站不为信息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