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式局部放电监测水平

时间:2024年01月09日 来源:

局部放电分析方法3.2相位图谱法(PhaseResolvedPartialDischarge,PRPD)相位图谱法通过累计交流工频电压下局部放电信号,得到放电的相位、幅值、次数分布特性,因此也称为φ-q-n图谱法,并由此引申出PRPS(PhaseResolvedPulseSequence)法。PRPD法是目前局部放电分析中**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由于不同放电类型具有不同的相位分布,PRPD法也广泛应用于电力设备缺陷类型识别。下图为典型绝缘缺陷PRPD图谱。3.3时间图谱法(TimeResolvedPartialDischarge,TRPD)目前交流电压下局部放电的检测技术和分析技术已发展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由于直流电压缺少相位信息,并且在交流电压和直流电压下局部放电的再发生机理不同,交流电压下局部放电的分析方法不适用于直流电压下局部放电的分析。直流电压由于缺少工频相位,PRPD法无法应用,TRPD法基于放电幅值和脉冲时间差的统计特性,绘制放电量q与前一次放电时间差关系q(Δtpre)、放电量q与后一次放电时间差关系q(Δtsuc)、放电量q的分布H(q)、放电电流脉冲时间差△t的分布H(△t)特征图谱,并提取**大值、平均值、峰度、偏度、互相关系数、对称性等特征参量,实现直流电压下局部放电分析。局部放电监测技术原理简介。手持式局部放电监测水平

手持式局部放电监测水平,局部放电

无线传输超声波监测单元内部含有超声波传感器、信号调理、同步采集、数据处理、无线收发等功能,内置大容量充电电池并带有液晶显示屏及按键。监测单元的侧面带有天线和充电接口,上下侧各有一个固定扣环,可方便地用弹力扎带固定到GIS的腔体上,以保证超声传感器与腔体表面的可靠接触。无线传输特高频监测单元内部含有特高频传感器、信号调理、同步采集、数据处理、无线收发等功能,内置大容量充电电池并带有液晶显示屏及按键,监测单元的侧面带有天线和充电接口。与其它采用有线(电缆或者光纤)传输的超声波定位装置相比,由于本系统采用了无线信号传输技术,现场使用时*需把无线传输监测单元固定在GIS壳体上,就可通过笔记本电脑接收这些监测单元的传输过来地采集信息,判断出放电的部位及放电的特征。本系统**多可同时记录32个超声波监测单元及10个特高频监测单元的信息,既可用于GIS工频和冲击耐压试验时的放电定位,也可用于对运行中GIS、变压器等设备进行多维度地局部放电监测、分析和定位。高抗局部放电研究GZPD-2300系列分布式GIS耐压同步局部放电监测与定位系统的应用实例。

手持式局部放电监测水平,局部放电

技术指标1、特高频监测单元每个监测单元可以单独使用;比较大监测单元数目:10个(可根据需求定制);信号监测带宽:300MHz~1500MHz(可根据需求定制);监测方式:采用自带传感器直接放置在盆式绝缘子上监测;特高频滤波器:具有多频带滤波器;分析定位功能:具备内、外同步功能,可与变频电源进行相位外同步;具备实时PRPD、局部放电趋势波形显示,具备现场监测数据和监测时间存储功能,有典型图谱分析及抗干扰能力;带320X240像素的LCD显示屏,带按键输入;能连续记录三小时实验数据。

GZPD-234系列便携式局部放电监测系统构成如左下图所示,主要包括下列4类组件:Ø感知单元:高频脉冲电流传感器、特高频传感器、暂态对地电压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射频传感器,以及特高频、暂态地电波、超声波三合一的传感器;Ø同步单元:支持线圈同步及无线同步;Ø监测主机:具备信号放大、滤波、A/D转换功能,支持多通道同步的实时采集;Ø操控、分析单元:系统软件及笔记本电脑(或一体机的内置工控电脑),具备信号采集及智能分析功能,支持脉冲波形、波形频谱、PRPD图谱、等效时频图谱(TF-Map)、放电基本参数显示,可实现地图筛选、分组筛选、放电类型识别、自动保存等功能。杭州国洲电力科技有限公司电力设备局放特点。

手持式局部放电监测水平,局部放电

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IEC)61934标准,局部放电是“*部分桥接导体之间绝缘的局部放电”。PD是绝缘内部(内部PD)或绝缘表面(表面PD)局部电应力集中的结果。当局部电场应力足以电离绕组表面附近的空气时,就会发生表面PD。表面PD通常很容易在视觉上检测到,因为它会释放紫外线(UV),有时还会看到微小的火花。由于局部放电,绝缘表面有时也会出现白色或黑色粉末。内部 PD 可能发生在任何用于承受高电场的旋转电机的绝缘介质中。它始于固体电介质内的微观空隙、裂缝或夹杂物,固体或液体电介质内的界面或不同绝缘材料边界处的分层。分布式局放在线监测产品。典型局部放电电气检查方法

便携式局部放电在线监测货源。手持式局部放电监测水平

下一组图为分布式局部放电监测系统在某10kV(规程上要求是66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电缆)交联聚乙烯电缆交接试验中的应用结果。该电缆全长1735米,4个中间接头分别位于344米、697米、1072米和1422米处,共使用6个监测单元、采用无线组网方式进行分布式局部放电同步监测。电缆A相及B相各监测点处电缆本体及附件均未监测到放电信号,在C相终端监测点发现局部放电信号,监测结果如下组图所示。将图(a)中TF图谱分离后,软件自动判别绿色点簇为电晕放电信号,等效时间和等效频率分别约为800ns~1600ns和2MHz~2.5MHz; 红色点簇为噪音信号, 等效时间和等效频率分别约为1800ns~2500ns和1.5MHz~1.7MHz。放电和噪音PRPD图谱及脉冲信号波形分别如图(b)和图(c)所示。经现场观察发现,B相电缆终端头处存在明显毛刺,导致局部放电发生。停电打磨处理后,局部放电信号消失。手持式局部放电监测水平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本站不为信息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