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区气体灭火控制系统技术规范

时间:2024年01月20日 来源:

气体灭火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当防护区发生火灾时,产生烟雾、高温和光辐射使感烟、感温、感光等探测器探测到火灾信号,探测器将火灾信号转变为电信号传送到报警灭火控制器,控制器自动发出声光报警并经逻辑判断后,启动联动装置,经过一段时间延时,发出系统启动指令,打开启动气瓶的瓶头阀,利用气瓶中的高压氮气将灭火剂储存容器上的容器阀打开,灭火剂经管道输送到喷头喷出实施灭火。 灭火剂喷洒时,压力开关动作发出反馈信号,气体灭火控制器同时发出喷洒灭火剂的的声、光报警信号。七氟丙烷灭火剂的优缺点。松江区气体灭火控制系统技术规范

松江区气体灭火控制系统技术规范,气体灭火控制系统

混合气体灭火剂是由氮气、氩气和二氧化碳气体按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的气体,这些气体都是在大气层中自然存在的,对大气臭氧层没有损耗,也不会对地球的“温室效应”产生影响,而且混合气体无毒、无色、无味、无腐蚀性、不导电,既不支持燃烧,又不与大部分物质产生反应,是一种十分理想的环保型灭火剂。实用范围:可用于扑救电气火灾、液体火灾或可熔化的固体火灾,固体表面火灾及灭火前能切断气源的气体火灾。主要适用于电子计算机房、通讯机房、配电房、油浸变压器、自备发电机房、图书馆、档案室、博物馆及票据、文物资料库等经常有人工作的场所。注意:混合气体灭火剂不可用于扑救D类活泼金属火灾。松江区气体灭火控制系统技术规范气体灭火系统不适用于扑救哪些火灾?

松江区气体灭火控制系统技术规范,气体灭火控制系统

气体灭火系统是指平时灭火剂以液体、液化气体或气体状态存贮于压力容器内,灭火时以气体(包括蒸汽、气雾)状态喷射作为灭火介质的灭火系统。并能在防护区空间内形成各方向均一的气体浓度,而且至少能保持该灭火浓度达到规范规定的浸渍时间,实现扑灭该防护区的空间、立体火灾。系统包括贮存容器、容器阀、选择阀、液体单向阀、喷嘴和阀驱动装置组成。1996年以后,哈龙灭火剂的替代品及其替代技术研究迅速发展。短短几年的时间里,二氧化碳、七氟丙烷、惰性混合气体、三氟甲烷等灭火系统相继出现。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发布了《气体灭火系统及零部件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GA400-2002),对七氟丙烷、三氟甲烷、IG-541(又名烟烙尽,含52%氮气+40%氩气+8%二氧化碳)、 IG-55(氮气50%+氩气50%)、IG-01(纯氩气)、IG-100(纯氮气)等灭火系统的生产、检验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气体扑灭固体火灾的关键是:快速喷放灭火剂(喷放时间)并维持较长的浸渍时间。[喷放时间--卤代烷≤10s,二氧化碳≤1min(深位火灾≤7min),浸渍时间--卤代烷≥min,二氧化碳10~20min(深位火灾≥20min)]固体表面火灾:燃烧在初始阶段往往只限于固体材料的表层的火灾。这时,燃烧尚未扩展到固体的纵深部位或在燃烧层尚未形成灼热的余烬,仍以有焰燃烧为主。固体深位火灾:发生在固体材料内部的火灾(通常表现为阴燃),或虽发生在固体表面但经过较长时间燃烧已扩展到固体的纵深部位或在燃烧层形成大量的灼热余烬时的火灾。但与表面火灾尚无统一判定标准。VR/AR技术在气体灭火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松江区气体灭火控制系统技术规范,气体灭火控制系统

在规定时间内,向防护区喷射一定浓度的灭火剂,并使其均匀地充满整个防护区的气体灭火系统称为全淹没灭火系统。全淹没系统适用于扑救封闭空间的火灾。全淹没系统的灭火作用是基于在很短时间内使防护区充满规定浓度的气体灭火剂并通过一定时间的浸渍而实现的。因此,要求防护区要有必要的封闭性、耐火性和耐压、泄压能力。保证封闭性是为了防止在灭火、浸渍过程中火剂的流失,要求在防护区的围护构件上不宜再开设敞开的孔洞。耐压能力是要求防护区的围护构件要有承受灭火剂对防护区增压的能力,以防由于灭火剂的增压作用损坏围护物件,影响防护区的封闭性能。七氟丙烷灭火剂的充装要求。智能化气体灭火控制系统厂家价格

云计算在气体灭火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松江区气体灭火控制系统技术规范

一个具有火灾危险的场所是否需用气体灭火系统防护,可依据下述基本原则考虑:1、该场所要求使用不污染被保护物的“清洁”灭火剂;;2、该场所有电气危险而要求使用不导电的灭火剂;3、该场所有贵重的设备物品,要求使用能够迅速灭火的高效灭火剂;;4、该场所不宜或难以使用其他类型的灭火剂。气体灭火系统适用的典型场所1、大中型电子计算机房;2、大中型通讯机房或电视发射塔微波室;3、贵重设备、物品室;4、文物资料珍藏事;5、大中型图书馆和档案库;6、发电机房、油浸变压器室、变电室、电缆隧道或电缆夹层等电气危险场所。松江区气体灭火控制系统技术规范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本站不为信息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