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新型冰浆蓄冷设备
应用场景不同:1、冰蓄冷,冰蓄冷主要适用于大型商业建筑,例如商场、超市、酒店等。它能够在高峰用电时段节能并降低用电峰值,而且可以在低峰时段制冷蓄冷,以满足白天高峰时段的需要。2、冰浆蓄冷,冰浆蓄冷主要适用于家庭和小型商用建筑,如写字楼、酒店客房、超市便利店等。由于其体积小、制备便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不需要太多的空间和电力投入,适用范围比较广。总之,冰蓄冷和冰浆蓄冷都是实现空调制冷的一种方式,但是它们的应用场景和工作原理有所不同。选择适合自己的蓄冷方式,既能满足使用需求,同时也能节能减排。冰浆蓄冷原理巧妙地利用了冰的热力学特性,实现高效节能制冷。江西新型冰浆蓄冷设备
冰浆蓄冷与盘管蓄冰相比的优点:维护简单:a、制冰与融冰分离。冰浆系统的主要部件是可拆式板换,不会出现致命故障,出现故障后易检修,每年只需定期保养即可。而盘管蓄冰、融冰全都需要经过盘管,而且盘管全部放置在1000立方的蓄冷罐中,一旦出现乙二醇泄漏,几乎无法修复,只能更换。b、换热器维护容易。换热器长时间运行后,换热表面会结垢,较大程度上降低换热性能,需要进行定期维护,一般是1~2年/次。冰浆蓄冷系统乙二醇很少,容易对制冷机组蒸发器、供冷板式换热器等进行维护,而盘管有几十吨的乙二醇溶液,冰球的乙二醇用量更大,占整个蓄冷罐的40%,达到数百吨,深圳电子科技大厦是中国头一个采用冰球蓄冷的项目,十多年了,换热器无法清洗检修,因为乙二醇根本无处存放。东莞动态冰浆蓄冷保温释冷工艺根据用冷需求,控制冰浆在用冷设备中的融化速度。
动态冰浆蓄冷空调系统,该系统采用了供热、供冷两个循环回路,每个循环回路都由冷凝器、蒸发器和调节阀组成,供冷回路的蒸发器和供热回路的冷凝器安装在空气处理箱内,用于调节向室内供应空气的温、湿度。由冰浆发生器产生的冰浆储存在蓄冷罐中,然后由泵输送到供冷回路的冷凝器中,来自蒸发器的制冷剂蒸气在该冷凝器中冷凝成液体,并利用重力流回到蒸发器中,蒸发冷却通过空气处理箱的空气。在供热回路中,由冰浆发生器产生的热量供给制热回路中的蒸发器,来自空气处理箱中冷凝器的制冷剂液体在重力作用下而流入蒸发器,在蒸发器中以较高的蒸发温度气化吸收来自冰浆发生器产生的热量,气化后的制冷剂蒸气然后进入空气处理箱中的冷凝器放热加热流入的空气。
在低速流动时,不同浓度的冰浆溶液间的压力降差别变化较大,这是由于低速流动时冰晶漂浮在通道上部,引起冰浆有效流通截面积减小,从而使其流速增加,阻力变化较大;同时通道上部聚集的冰晶也使其摩擦阻力增大。在高速流动时,不同冰浆浓度溶液与冷水之间压力降差值变化较小,这是由于高速流动使得冰浆溶液成为均匀流动。为冰浆溶液的传热系数随其流量和浓度的变化。从图中可知:传热系数是随着流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冰浆浓度的增加而减小。这是由于冰浆浓度的增加减小了溶液的扰动,通过换热器的流动是层流而不是紊流。尽管在较高冰浆浓度下,其传热系数下降,但由于微小的冰晶增加了其传热表面积,以及具有较大的传热温差,仍然使其具有较高的传热量。冰浆蓄冷系统在应对电力供应紧张时段具有重要作用,保障用冷需求。
在蓄冷运行模式时,制冷循环中的风冷冷凝器工作,二元溶液从蓄冷罐被泵送到冰晶发生器,产生的冰晶再输送到蓄冷罐的底部,在蓄冷罐内冰晶聚集在其上部。供冷运行时,二元的冰浆溶液被送到中间换热器,将冷量传递给来自末端机组的冷媒水;从中间换热器返回的温度较高的溶液被喷洒在罐内上部的冰晶上,冰晶溶化后,溶液温度再下降。在热回收运行模式时,风冷冷凝器不工作、水冷冷凝器开始工作,水冷冷凝器释放的热量传递给末端机组,适用于既需要制冷、又需要制热的多功能建筑。在供热运行模式时,制冷剂流动换向,原来的风冷冷凝器现在作为蒸发器使用,制冷循环向水冷冷凝器提供热量,再由水冷冷凝器将热量传递给末端机组。冰浆蓄冷技术的关键在于精确控制冰浆的制备、储存和释冷过程。贵州丁烷冰浆蓄冷系统
新型制冷剂的研究与应用,将进一步提高冰浆蓄冷的性能。江西新型冰浆蓄冷设备
(盘管和冰球大量的盘管和冰球、乙二醇以及受限的放冷速率导致调试维护难度大、成本高)调试维护简单,冰浆制冰装置、蓄冰罐和融冰供冷装置分别是不同的三种设备冰浆制取装置和融冰供冷装置都在蓄冰罐外,实现了蓄冰系统上三个主要装置的相互单独,而且除了蓄冰罐外,采用的是非常成熟可靠的可拆式板式换热器,优良不锈钢板片。加上极少量的乙二醇溶液保证了设备检修、换热器清洗、融冰调试的简单、可靠和易行。冰球和盘管的制冰、蓄冰和融冰都必须围绕着盘管和冰球进行且冰球和盘管本身存放几十上百吨的乙二醇溶液,加上盘管和冰球存放在几百上千立方的蓄冰罐中,导致盘管和冰球破裂不易发现,发现了也不易更换和维护;换热器清洗由于大量的乙二醇无法存放而不了了之;而融冰供冷不彻底导致次日系统供冷量不足则要求融冰调试周期漫长,困难重重。江西新型冰浆蓄冷设备
上一篇: 浙江外融冰式冰蓄冷原理
下一篇: 吉林动态冰蓄冷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