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恒温化工产品膜分离技术常用解决方案

时间:2022年08月23日 来源:

怎样从水中脱离硅

水中硅以两种形态存在,活性硅(单体硅)和胶体硅(多元硅):胶体硅没有离子的特征,但尺度相对较大,胶体硅能被精细的物理过滤过程所截留,如反渗透,也可以通过凝聚技术降低水中的含量,如混凝澄清池,但是那些需要依靠离子电荷特征的分离技术,如离子交换树脂和连续电去离子过程(CDI),对脱除胶体硅效果十分有限。

活性硅的尺寸比胶体硅小得多,这样大多数的物理过滤技术如混凝澄清、过滤和气浮等均无法脱除活性硅,能够有效脱除活性硅的过程是反渗透、离子交换和连续电去离子过程。 自动软化水设备不能去除水中的杂质、细菌、病毒和重金属,它的作用就是降低水中的钙镁等离子。黄冈恒温化工产品膜分离技术常用解决方案

离子交换树脂在软水器中的应用

离子交换树脂能够辅助软水器设备运行,并且软水器的运行主要是依靠离子交换树脂进行钠离子与钙镁离子进行交换,达到将硬水软化的作用。离子交换树脂在软水器中的作用,主要是吸附硬度离子,但是由于离子交换树脂有一个饱和期,所以需要经过盐箱进行净化和再生,即可重新投入软水器中重新使用。

离子交换树脂在软水器中的应用,多久会失效呢?

一般国产的离子交换树脂的寿命,通常在一年左右,所以离子交换树脂在软水器中使用一年左右才会失效,因此需要一年更换一次。但如果使用进口离子交换树脂的话,其使用寿命大概在1.5年——2年左右,因此离子交换树脂在软水器中可以使用1.5年——2年左右,使用寿命会比国产离子交换树脂长一些。

但是,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对于离子交换树脂的实际使用寿命,应根据需要处理的水质来决定的。处理水的水质过硬,那么在软水器运行的时候,离子交换树脂会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因此对于离子交换树脂的更换频率需要提高。

在判断离子交换树脂是否需要更换时,应根据处理水经过软化之后的硬度情况来确定是否需要更换,当经过软化后的处理水硬度依然在3PPM以上的话,并且出水量较少,则说明需要更换离子交换树脂。 黄冈恒温化工产品膜分离技术常用解决方案水处理离子交换树脂中的离子交换树脂是一种特别的化学生物,它的全程是由一些基本的名称已组合。

丙二醇脱盐--有机酸盐+无机盐

1.3丙二醇(PDO)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电渗析工艺在这个产品系统中的应用非常成熟,在发酵法生产的过程中,系统会产生丁二酸、乳酸、乙酸等副产物,pH值太低会扼制微生物的生长,需要添加氢氧化钠进行pH调控。

一方面添加的碱会中和有机酸,形成有机酸盐;另一方面其实在发酵培养过程中会加入氮源、磷源,如硫酸铵、磷酸二氢钾等,所以像这类发酵液系统终整体会含有有机酸盐、无机盐的总量约为2%-3.5%,料液的电导率约为15-25ms/cm。

电渗析处理后,含PDO的淡水电导率约为1000-2000us/cm,整体PDO的收率可达95-99%。

反渗透和纳滤之间有何区别:纳滤是位于反渗透合同超滤之间的膜法液体分离技术,反渗透可以脱除极小的溶质,分子量小于0.0001微米,纳滤可脱除分子量在0.001微米左右的溶质。纳滤本质上是一种低压反渗透,用于处理后产水纯度不特别严格的场合,纳滤适合于处理井水和地表水。纳滤适用于没有必要像反渗透那样的高脱盐率的水处理系统,但对于硬度成份的脱除能力很高,有时被称为“软化膜”,纳滤系统运行压力低,能耗低于相对应的反渗透系统。离子交换树脂应将树脂贮存在产品资料中推荐的合适温度下。

什么是颗粒和胶体污染?如何测定?

反渗透或纳滤系统一旦出现颗粒和胶体的污堵就会严重影响膜的产水量,有时也会降低脱盐率。胶体污堵的早期症状是系统压差的增加,膜进水水源中颗粒或胶体的来源因地而异,常常包括细菌、淤泥、胶体硅、铁腐蚀产物等,预处理部分所用的药品如聚合铝和三氯化铁或阳离子聚电介质,如果不能在澄清池或介质过滤器中有效的除去,也可能引起污堵。此外阳离子性的聚电介质也会与阴离子性的阻垢剂反应,其沉淀物会污堵膜元件,水中这类污堵倾向或预处理是否合格采用SDI15进行评价。 与时俱进是公司发展的理念,市场需求是产品研发的方向。黄冈恒温化工产品膜分离技术常用解决方案

膜浓缩设备利用有效成分与液体的分子量的不同实现定向的分离,达到浓缩的作用。黄冈恒温化工产品膜分离技术常用解决方案

反渗透能脱出微生物如病毒和细菌吗?

反渗透(RO)非常致密,对病毒、噬菌体和细菌具有非常高的脱除率,至少在3log以上(脱除率>99.9%)。但是还须注意的是,在很多情况下,膜产水侧仍可能会出现微生物再次滋生,这主要取决于装配、监测和维护的方式,就是说,某一个系统的脱除微生物的能力关键取决于系统设计、操作和管理是否恰当而不是膜元件本身的性质。

温度对产水量有何影响?

温度越高,产水量越高,反之亦然,在较高的温度条件下运行时,应调低运行压力,使产水量保持不变,反之亦然。 黄冈恒温化工产品膜分离技术常用解决方案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本站不为信息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