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基坑沉降仪咨询报价

时间:2023年03月06日 来源:

沉降观测如何制定合理的观测路线:如果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观测路线,将会导致观测路线、仪器支设位置、观测距离不同,直接影响了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度。观测者如果不重视观测路线,每次观测路线随意,随着观测角度的不同,将会产生很大的误差。在实际施工中,我们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观测路线,由场区水准控制网,依据沉降观测点的埋设要求或图纸设计的沉降观测点布置图,确定沉降观测点的位置。在控制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做好标记桩,保证各观测均沿统一路线施测。液压式沉降仪的测量范围?天津基坑沉降仪咨询报价

基坑沉降监测中基准点的埋设:1、在基坑外埋设三个水准基准点作为起始数据的基本控制点,要求埋设的地点要不受施工的影响,土质有相当的稳定性,为保证沉降观测结果不受水准基准点可能存在位移和沉降的影响,必须定期对水准基准点的稳定性进行检核,通常情况下是通过三个水准基点相互验证其稳定性;2、在复杂监测环境下应布设工作基点,例如沉降观测点埋设位置比较狭小,又有遮盖物遮挡视线的情况,不利于形成闭合环观测的情况下,设置工作基点,把工作基点设置于水准线路内,再由工作基点做支水准路线观测监测点,这样既有利于避免来回转站带来的误差,又能方便观测。工作基点一般先在离监测点较近,能一站测到的位置。3、水准基点埋设应远离基坑(一般离基坑50米以外),既要安全牢固,又要便于保护,可埋设水准标石,也可埋设钢筋然后浇筑水泥加以固定。安徽基坑沉降仪技术要求沉降仪的设计使用寿命长为多少年?

液压式沉降仪安装注意事项:液压式沉降仪测量水压力是通过传感器前端的透水板作用在感应膜上,如果透水板与感应膜之间的储水腔没有充满水(含有气泡),将会造成液压式沉降仪测值的严重滞后,在安装前应把透水部件放在水中浸泡,储水腔充满水,排除空气。安装完成后需要分别记录传感器、储液罐的安装部位以及安装高程。液压式沉降仪安装就位后应及时测量仪器初值,根据仪器编号和设计编号作好各项记录并存档,严格保护好仪器的引出电缆。

液压式沉降仪性能要求:测量范围:1.0m~1.0m、0m~1.5m、0m~2.0m、0m~3.0m、0m~4.0m。2.分辨力:不大于0.2%FS(FS表示满量程)。3.同一测点两次测量互差:不大于2mm。4.测头腔体及管路部件应采用密封式设计,并应能承受0.5MPa或规定水压力。5.传感器的引线电缆与外壳间的绝缘电阻应大于50MΩ。6.选用的压力传感器的性能指标应与2和3的规定相匹配,并满足以下要求:a)线性度/符合度:不大于1.0%FS;b)不重复度:不大于0.5%FS;c)滞后:不大于1.0%FS;d)在0℃~+40℃的温度范围内,经温度修正后温度影响应不大于0.04%FS/℃;e)其他要求应满足各自产品标准的规定。7.测读仪表应与选用的压力传感器类型相匹配,并应满足各自产品标准的规定。注:测读仪表作为一种成熟的产品,本部分不作具体规定。8.机械环境适应性:在包装状态下,应能适应运输、装卸、搬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振动、跌落等意外情况。磁致式沉降仪适合自动化测量那些场景。

液压式沉降仪读数仪测量过程:液压式沉降仪人工测量用VW-102E型全功能读数仪,将测量线快速插头插入读数仪的左边插座,将测量线的各色夹子对应连接上液压式沉降仪,液压式沉降仪电缆定义:红(+)、黑(-)芯线为电压输入端,电压输入值≤12V;白(A)、绿(B)为信号输出端,电压输出值≤2V。读数仪测量会自动将测量值及识别信息测出,顺序存入读数仪内,同步葛南云平台或通讯给计算机,方便快速统计计算及查询,使测量工作远程智能无纸化操作,实现前方测量后方实时查看作图制表。沉降仪一般需要如何安装?安徽基坑沉降仪技术要求

液压式沉降仪长期用于监测建筑物外部的沉降。天津基坑沉降仪咨询报价

沉降监测中的注意事项:1.沉降监测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开展;2.对于超限的观测成果,均应先分析原因再进行重测;3.每次沉降观测都应按照既定的路线进行观测;4.保证观测环境良好,避免阳光直射;5.测量过程中需要等待数据不变时再读数;6.观测网中测点损坏时,应及时向甲方报告并进行补点;7.将观测情况如实向上级汇报,如建筑物连续多天的沉降量都在1mm之上,则应停止施工并与相关部门协商出具解决措施。推荐南京葛南实业有限公司,欢迎前来咨询。天津基坑沉降仪咨询报价

公司始终注重新技术的研发投入和应用转化,与多家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致力于向客户提供承载新技术、高质量的产品。公司通过ISO9001:2015质量认证,产品均由自动加工中心制做,全程自动质量检测系统保障产品的高质量。公司产品三大类:智能传感器、自动化测量系统、云平台及软件,类别有:应变、应力、水位、压力、位移、温度、倾斜、沉降、标定设备、电缆及附件、测量仪表、自动化设备、环境量监测、云平台及软件,产品广泛应用于水利大坝、铁路隧道、基坑建筑、尾矿边坡、海洋闸门、桥梁构件、地质灾害等监测领域。未来,公司仍将以创新投入为方向、用户需求为中心,执持“智能化、云平台、大数据”的科技趋势,用智能识别、智能诊断、智能混接、云平台监测、大数据分析的先进技术为岩土工程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本站不为信息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