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齿轮中性淬火条件
低压真空渗碳设备,真空渗碳也是渗碳的一种,只是设备的表现形式不同,当然,工艺也有很大不同。真空渗碳按淬火方式不同,分真空渗碳油淬炉和真空渗碳气淬炉。从外观上说真空渗碳油淬炉和真空油淬炉相似,真空渗碳气淬炉和真空高压气淬炉相似。在增加渗碳功能以后,多了供气系统,气体流量控制系统,渗碳压力控制系统以及对加热系统的更改,这些系统的增加和更改,大部分是在设备内部,所以真空渗碳炉和真空炉的外形没有太大的区别。真空渗碳炉的规格主要有644、755、966、1077、1288,以及更大的1500*1500*800mm等标准型号,对应装炉量150kg,300 kg,500 kg,750 kg,1000 kg,4000 kg。基本上以双室油淬炉为基础上都可以作为真空渗碳炉的生产平台。低压真空渗碳是在低于一个大气压条件下的气体渗碳。渗碳的压力一般在200-2000pa,实际应用较多的是200-500pa。淬火通常也将铝合金、铜合金、钛合金、钢化玻璃等材料的固溶处理或带有快速冷却过程的热处理工艺。上海齿轮中性淬火条件
渗碳热处理作为化学热处理的一种方法,具有渗层深,应用普遍,基材价格低等诸多优势,在提高零件性能方面得到了普遍的应用。但是受制于工艺实现过程,渗碳零件需要做大量的后续处理来满足后续机械装配需求。低压真空渗碳在提高零件内在质量的同时,更是降低了后续处理工序,减少了企业环保投入,获得了用户的高度认可。本文就以下几个方面为大家介绍一下真空渗碳淬火。低压真空渗碳的优缺点,低压真空渗碳零件具有真空热处理的普遍优点,相比于普通渗碳零件具有更多的以下优点:表面质量好: 真空渗碳表面不氧化、不脱碳,可保持金属本色; 不产生内氧(黑色组织),有助于提高零件的疲劳强度; 能极大产品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真空渗碳,不会与氧接触,所以有氧产生的缺陷在真空渗碳中全部避免。浙江零件真空硬化淬火技术受制于工艺实现过程,渗碳零件需要做大量的后续处理来满足后续机械装配需求。
用真空炉淬火后质量得到了很好的保证和提高,操作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进。用Cr12MoV钢制造的针织机上的三角经真空淬火后产品质量很稳定又耐磨,提高了产品的寿命。从此在纺机行业中,根据产品的规格要求,有关企业分别购买了各种规格的国产真空炉,椐不完全统计约30余台国产真空炉在使用。另外,在精密的小、微型(轴承内径﹤9mm)轴承上应用得也较多,如浙江慈溪的慈兴、上海微型、上海中隆,上海鸣志等轴承厂的不锈钢和轴承钢等材质做的轴承套圈进行真空淬火后的质量非常好,因为套圈经真空淬火后表面没有脱碳、渗碳现象,套圈的材质又可以进行脱气,其杂质可以降低到1.5ppm以下,使硬度分布均匀,畸变极小,从而提高轴承的耐磨性,并具有高的弹性极限和接触疲劳强度,延长了轴承的使用寿,提高了市场竟争能力。
真空热处理作为一种绿色环保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特别是高压气淬炉的普遍应用,使得工模具的真空热处理具有很多优势:无污染;一次装炉量大;节能;少无氧化脱碳;控温精度高;自动控制程度高,操作过程受人为因素影响小等,在我厂的工模具热处理中得到了成功应用。但同时在生产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牵扯的面较广,通过一一分析,制定了解决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下面就真空热处理在工模具中的应用及常见问题分析和解决对策,做出回顾总结。液淬是将工件在加热室中加热后,移至冷却室中充入高纯氮气并立即送入淬火油槽,快速冷却。
低压真空渗碳采用的是脉冲式工艺模式,因此在工艺过程中渗碳介质是高纯乙炔,扩散介质采用用高纯氮气。适用范围普遍:真空渗碳可实现对盲孔、深孔和狭缝的零件或者不锈钢等普通气体渗碳效果不好甚至难以渗碳的零件,真空渗碳可获得良好的渗碳层。安全环保:低压真空渗碳设备以普通真空设备为平台,具有现有真空热处理设备的所有环保优点,生产过程无油烟,无明火,安全、环保无污染,工作环境清洁。生产效率高:低压真空渗碳实现了高温高速渗碳,使生产周期大幅度缩短,有效节约时间成本。淬火可以大幅提高钢的刚性、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以及韧性等。安徽气冷真空硬化淬火工艺
气淬即将工件在真空加热后向冷却室中充以高纯度中性气体(如氮)进行冷却。上海齿轮中性淬火条件
作用不同,真空热处理可实现无氧化、无脱碳、无渗碳,可去掉工件表面的磷屑,并有脱脂除气等作用,从而达到表面光亮净化的效果。淬火可以大幅提高钢的刚性、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以及韧性等,从而满足各种机械零件和工具的不同使用要求。也可以通过淬火满足某些特种钢材的铁磁性、耐蚀性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为满足各种零件千差万别的技术要求,发展了各种淬火工艺。如,按接受处理的部位,有整体、局部淬火和表面淬火;按加热时相变是否完全,有完全淬火和不完全淬火(对于亚共析钢,该法又称亚临界淬火);按冷却时相变的内容,有分级淬火,等温淬火和欠速淬火等。上海齿轮中性淬火条件
上一篇: 江苏不锈钢热处理参考价
下一篇: 江苏钨钢低压渗碳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