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实验方案

时间:2023年10月11日 来源:

细胞色素P450酶是许多同工酶组成的超大家族,主要位于肝脏微粒体中,参与生物体许多内源性和外源性物质的生物转化。许多临床相关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与抑制和/或诱导CYP酶有关,改变CYP酶的活性对药效有重要影响,有时甚至会威胁生命。在众多肝脏细胞色素P450酶家族中,CYP3A4和CYP2D6与70%以上的药物代谢有关,其中CYP3A4占50%以上,而CYP2D6占20%左右,因此目前药物代谢研究集中于评价药物对CYP3A4和CYP2D6的影响。我们评价斑马鱼对细胞色素P450的影响作用有2个指标:1.对CYP3A4的影响作用;2.对CYP2D6的影响作用。评价疏肝解酒酒精性脂肪肝防治功效。药理学实验方案

药理学实验方案,药物

肠道消化是食物在消化道中分解的过程,包括机械性消化(通过消化道肌肉搜索将食物与消化液混合并向消化道远端推送)和化学性消化(通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酶将大分子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肠道内的消化液包括胰脂肪酶、胰蛋白酶、胰淀粉酶等。在受精后的26-126h,斑马鱼肠道的管腔形成,内胚层分化出连续的有功能的肠道上皮。斑马鱼肠道肌肉发达,可分为两层平滑肌,有利于食物的蠕动消化。通过特异性的检测试剂盒检测OD值,可以量化斑马鱼体内胰脂肪酶和胰蛋白酶含量。药效一般评价项目斑马鱼模型评价半数致死浓度。

药理学实验方案,药物

利用斑马鱼模型评价生殖毒性。斑马鱼成鱼体长5cm左右,其胚胎透明,在受精72h后完成孵化,并在孵出后3个月内性成熟。成年斑马鱼的繁殖周期短(一般7d左右),若条件适宜,成年雌性斑马鱼可定期产卵(每次200~300个)。在斑马鱼的早期胚胎及幼体的发育过程中,尚无性别分化,原始性腺都是相同的且具有双向发育的潜能,易受环境(温度、光照、pH值等)因素的影响而改变其遗传性别。对于雌性斑马鱼而言,产卵量是评价其繁殖力的常用生物指标,它与鱼类繁殖过程中的多个环节(卵子发育、雌雄交配行为等)相关,并对环境化学物质具有高敏感性,能直接反应鱼类繁殖力变化。环境化学物质除了直接对亲代斑马鱼的生殖系统造成损害,还可能对其子代的正常生长发育

与药效学相关的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其目的在于揭示新药在动物体内的动态变化规律,阐明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和特点。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也是支持立题依据的重要内容,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情况与药物的实际疗效及安全性密切相关,因此进行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时不能孤立于药效学和毒理研究之外,从试验设计到结果评价都要与之紧密结合,充分发挥桥接作用。其意义在于:1.解释动物毒性研究结果,帮助完善毒理研究的设计。2.解释药效学研究结果,提示药物相互作用可能性的信息。3.提供药效和毒性反应种属差异的药代动力学原因。4.为给药途径和剂型等改变提供安全性、有效性与剂量相关性的依据。5.为临床研究(I期药代)提供参考。利用斑马鱼模型评价降血脂作用。

药理学实验方案,药物

药物开发理论上是一个有逻辑、有步骤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早期小规模研究的信息用于支持规模更大、目的性更强的后续研究。因此各期临床研究的目的是不尽相同的。I期临床试验I期临床试验是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目的:I期临床中耐受性试验目的是对新药的人体初步安全性进行评价,是评价人体对药物的耐受性、了解药物动力学及药效学分类、药物代谢和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评估药物活性。内容:为达到以上目的,就需要进行剂量——耐受性研究(即初试剂量和耐受性评估),单剂量、多剂量的药物动力学和/或药效学研究,药物相互作用研究。利用斑马鱼模型评价肠道消化功能。药物活性成分评估

药物功效评价-药物毒性安全性评价项目 。药理学实验方案

斑马鱼消化道的解剖结构和细胞结构与人类消化道相似,具有同心圆层的内上皮、结缔组织、环状肌肉和外纵肌层。三硝基苯磺酸(TNBS)的乙醇溶液造模法属于正常免疫系统下的半抗原诱导性模型,当TNBS的乙醇溶液灌肠时,乙醇作为有机溶剂溶解肠粘膜表面的黏液,暂时性破坏肠粘膜屏障,使TNBS和肠组织蛋白结合形成完全抗原,导致肠黏膜免疫系统针对该抗原的迟发性变化反应,并造成肠黏膜的损伤。杯状细胞是黏蛋白的主要来源,其数量和形态反应肠粘膜的健康状况,是肠粘膜异常的敏感指标。由于斑马鱼通体透明的特点,有两种方法检测结肠炎的防治作用。1.观察肠腔面积的变化,2.通过特异性染料(呈蓝色)对肠道的杯状细胞染色,通过观察杯状细胞数量来判断肠粘膜的损伤情况。药理学实验方案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本站不为信息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