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增强聚醚醚酮材料

时间:2024年04月07日 来源:

医疗和外科手术应用在专业3D打印市场上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一些公司正在从事这方面的业务。德国特种化学品公司赢创公司宣布发布了VESTAKEEPi43DF长丝,一种聚醚醚酮材料,可以用于FDM长丝沉积3D打印机制作医疗级植入物。虽然需要高温3D打印机才能打印,但聚醚醚酮是一种高性能材料,不只强度高,而且升物相容性好,是植入物的比较好选择。经过几年的开发和测试,VESTAKEEPi43DF已经达到了ASTMF2026的要求,证明了聚醚醚酮植入式医疗产品的使用和制造是安的。虽然有几种FDM3D打印材料可以有医疗用途,但它们只通过了有限接触认证,这意味着它们只能与组织接触24小时,不能植入。这些材料非常适合用于牙套和手术导板,但不允许用于需要颅骨植入物。聚醚醚酮有很好的阻燃性,即使是燃烧,有害气体的释放量是很低的,甚至低于聚四氟乙烯等低发量的聚合物。山东增强聚醚醚酮材料

山东增强聚醚醚酮材料,聚醚醚酮

特点4:阻燃性:PEEK是非常稳定的聚合物,1.45mm厚的样品,不加任何阻燃剂就可达到比较高阻燃标准。5:耐剥离性:PEEK的耐剥离性很好,因此可制成包覆很薄的或电磁线,并可在苛刻条件下使用。6:耐疲劳性:PEEK在所有树脂中具有比较好的耐疲劳性。7:耐辐照性:耐高辐照的能力很强,超过了通用树脂中耐辐照性比较好的聚苯乙烯。可以作成γ辐照剂量达1100Mrad时仍能保持良好的绝缘能力的高性能。8:耐水解性:PEEK及其复合材料不受水和高压水蒸气的化学影响,用这种材料作成的制品在高温高压水中连续使用仍可保持优异特性。吉林增强聚醚醚酮多少钱一吨聚醚醚酮的电绝缘性能非常优异,体积电阻率约为1015~1016Ω·cm。

山东增强聚醚醚酮材料,聚醚醚酮

改性聚醚醚酮(PEEK),有黑色碳纤增强导电聚醚醚酮(PEEK),有红色碳纤增强导电聚醚醚酮(PEEK),有矿物增强聚醚醚酮(PEEK),有玻纤增强聚醚醚酮(PEEK),及PEEK树脂。虽然聚醚醚酮具有许多优良性能,但是价格昂贵,限制了其在一些领域的应用。另外,它的冲击强度较差,为了进一步提高其性能,以满足各个领域的综合性能和多样化需要,可采用填充、共混、交联、接枝等方法对其进行改性,以得到性能更加优异的PEEK塑料合金或PEEK复合材料。例如:PEEK与聚醚共混可得到更好的力学性能和阻燃性;PEEK与PTFE共混制成复合材料,具有突出的耐磨性,可用于制造滑动轴承、动密封环等零部件;PEEK用碳纤维等填充改性,制成增强的PEEK复合材料,可很大提高材料的硬度、刚性及尺寸的稳定性等。

聚醚醚酮的运用之所以越来越大范围,与产品特性密不可分。聚醚醚酮材料是主要性能如下:1、耐温、热稳定性佳、超高耐热、HDT在315摄氏度以上,UL连续使用温度为260摄氏度。2、机械特性聚醚醚酮是韧性和刚性兼备并取得平衡的塑料。特别是它对交变应力的优良耐疲劳是所有塑料中z出众的,可与合金材料媲美。3、自润滑性聚醚醚酮在所有塑料中具有出众的滑动特性,适合于严格要求低摩擦系数和耐摩耗用途使用。特别是碳纤、石墨各占一定比例混合改性的聚醚醚酮自润滑性能更佳。聚醚醚酮制品持续暴露于热水或蒸汽不受影响。

山东增强聚醚醚酮材料,聚醚醚酮

聚醚醚酮除了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医疗方面的应用外,在电子电气、机械零部件甚至食品加工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然而由于其熔点高的原因,聚醚醚酮尚无法通过常规打印机进行打印,虽如此,至今也有克服。当前对聚醚醚酮的打印工艺包括FDM与SLS两种,SLA以及3DP能不能做笔者目前尚不清楚。在医疗器械领域,越来越多的脊柱手术、外伤和骨科类医疗产品制造商开始转向使用聚醚醚酮。如今已经有超过200万件产品被植入人体。聚醚醚酮能在众多医用原材料中脱颖而出,与其自身的特性密不可分,其优异的升物相容性、弹性模量、机械性能与钛、钴铬合金等典型的医用植入材料相比更具优势。通过3D打印,依据应用需求进行力学性能(如韧性、模量)的调控,可实现高性能聚醚醚酮零件的低成本、高精度、控形控性快速制造。适用于需反覆使用的手术和牙科设备的制造。吉林增强聚醚醚酮多少钱一吨

在所有树脂中具有*好的耐疲劳性。山东增强聚醚醚酮材料

汽车制造聚醚醚酮PEEK一直成功地用于汽车制造业,由于它具有良好耐摩擦性能,可以替代金属(包括不锈钢、钛)制造发动机内罩、汽车轴承、密封件和刹车片等。汽车产业持续承受着降低系统综合成本的压力的同时,还要提高产品性能,可靠性及制造上的便利性。在一些需要承受巨大应力的汽车零件,像轴承或垫图等应用,现有的材料已经无法满足日益严酷的耐热条件下的安全性要求,昂贵的加工成本也影响了加工竞争力。聚醚醛酮(PEEK)具有各种好的的性能,能够在汽车产行业开发更多的应用。聚醚醚酮(PEEK)产品性能符合了汽车产业追求提升系统性能和降低成本的趋势要求。山东增强聚醚醚酮材料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本站不为信息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