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水分泛解酸内酯产品介绍

时间:2024年01月20日 来源:

导致泛酸钙价格上涨的另一个原因或是由于泛解酸内酯上游原料异丁醛价格的大幅上涨,异丁醛为丁辛醇的副产品,丁辛醇装置增量较低,而异丁醛两大下游新戊二醇和醇酯需求增加,产不足需,供应紧张,20年四季度价格上行,21年价格出现暴涨。该产品往年每吨多在5000-8000元区间运行,而21年中约有八个月在14500元/吨上方运行,约有3个月在18000元/吨上方运行。21年12月末回调至10000元。异丁醛供需面现状为:江苏华昌异丁醛单套大装置停车检修,下游富丰柏斯托、山东久安新戊二醇装置延续停车状态、华昌智典十二碳醇酯装置停车检修。但从供需消耗来说,异丁醛产量大于消耗量,而整周异丁醛呈现稳定上涨趋势,根据市场了解,其主要原因来自于异丁醛下游主力工厂的备货行为,导致异丁醛工厂现货紧张,1月10日附近,久安和富丰新戊二醇装置重启将至,据了解2家工厂并没有因为原料高位的冲击而延迟重启,承接高位的异丁醛给现货紧张的异丁醛市场再次上行提供了较强支撑。泛解酸内酯和羟基乙酸都是用天然气为主要原料。低水分泛解酸内酯产品介绍

低水分泛解酸内酯产品介绍,泛解酸内酯

醇脱氢酶参与的化学酶法合成D-泛解酸内酯与D- 泛解酸内酯的工业合成类似, 从缩醛反应出发再经醇脱氢酶还原, *经过三步就合成了D- 泛解酸内酯。这种醇脱氢酶参与的化学酶法合成过程由德国比勒费尔德大学HEIDLINDEMANN M 等在2015 年设计以异丁醛和乙醛酸乙酯为起始原料, 以L-组氨酸作为有机催化剂在酸性条件下发生醛醛缩合反应,得到(R)-中间体1。醇脱氢酶以异丙醇为辅底物实现辅酶循环,将中间体1 还原成中间体2,中间体2 无需分离直接自发环化成D-泛解酸内酯。反应中D-泛解酸内酯的总得率达55%,产物e.e.值达到95%。泛解酸内酯要求中文别名:D-(-)-Pantolactone D-(-)-泛酰内酯。

低水分泛解酸内酯产品介绍,泛解酸内酯

中文名称:D-泛解酸内酯

中文同义词:(R)-3-羟基-4,4-二甲基-二氢-2(3H)-呋喃酮;α-羟基-β,β-二甲基-γ-丁内酯;二氢-3-羟基-4,4-二甲基-2(3H)呋喃酮;泛解酸内酯;泛酰内酯;D(-)-泛酰内酯;左脂;泛內酯

英文名称:D-(-)-PANTOLACTONE

现货大量供应。品质保证,


CAS号:599-04-2

分子式:C6H10O3

分子量:130.14

熔点: 91 °C(lit.)

沸点: 120-122 °C15 mm Hg(lit.)

折射率: -50.8 ° (C=2, H2O)

闪点: 120-122°C/15mm

化学性质: 吸湿性结晶(苯/石油醚,或升华得到)。熔点 80(92℃ ),沸点 130℃ /2.4kPa,易溶于水,溶于乙醇、**、氯仿、二硫化碳、苯。R型熔点 92℃,[α]-50.7°(C=2.05,H2O),S型熔点 91℃,[α]+50°(C=2.00,H2O)。

用途: 混旋泛酸钙的中间体。

用途: 用作中间体

用途: 用于合成D-泛酸钙,D-泛醇。


D-泛解酸内酯

中文别名:α-羟基-β,β-二甲基-γ-丁内酯

英文名称:2(3H)-Furanone,dihydro-3-hydroxy-4,4-dimethyl-,(3R)-

CAS:599-04-2

EINECS号:209-963-3

分子式:C6H10O3

分子量:130.1432

级别:医药级

含量:98%

外观:白色结晶

包装:25KG/纸板桶

下游产品:泛酸钙

运用:主要用于生产泛酸钙

密度1.165g/cm3熔点91°C(lit.)沸点120-122°C15mmHg(lit.)闪点120-122°C/15mm含量:99%外观与性状白色结晶粉末或晶体比旋度-50.0°~53°(C=2,H2O)水分小于等于0.5%炽灼残渣小于等于0.1%重金属小于等于百万分之十 作为一种重要的医药中间体,主要用于合成维生素类药D-泛醇及神经营养药D-泛酸钙。

低水分泛解酸内酯产品介绍,泛解酸内酯

双环[3.2.1]内酯是存在于picrotoxinin(1)、dendrobine(2)和cochlactoneA(3)等天然产物中的一类重要片段(Figure1A)。该片段的传统合成方法是通过带羧酸基团的六元环化合物经卤内酯化或还原-内酯化反应合成(Figure1B)。但这类传统方法会引入多余的杂原子基团,后期需要额外的反应除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分子内C−H烯烃化反应有望解决这一问题。然而,已报道的分子内C−H烯烃化反应主要应用于C(sp2)−H活化,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Stoltz组在2004年报道的分子内Fujiwara−Moritani烯烃化反应只能应用于富电子芳烃(Figure1C)。近,余金权课题组解决了这一问题,利用分子内C(sp3)−H活化策略合成双环[3.2.1]内酯。其详细合成思路如Figure1D所示,含烯烃片段的链状游离羧酸6在钯催化剂催化下发生羧酸导向的β‑C(sp3)−H活化得到二价钯烷基络合物7;7发生烯烃迁移插入得到二价钯烷基络合物8;8再发生β‑H消除和内酯化即可得到双环[3.2.1]内酯9。该反应存在较大的挑战性,例如反应中碳碳双键(C(sp2)−H)会和羰基β位甲基(C(sp3)−H)发生竞争。D-泛解酸内酯水解酶具有高度的立体选择性,可立体专一拆分DL-泛解酸内酯,生成D-泛解酸。泛解酸内酯要求

D-泛解酸内酯 分子式 C6H10O3 。低水分泛解酸内酯产品介绍

“刷酸”其实是一种化学换肤术,又称化学剥脱术,是将化学制剂涂在皮肤表面,导致皮肤可控的损伤后促进新的皮肤再生。要注意了,“刷酸”是一种严格的医美行为,需要在有资质的医院或者美容院进行。绝大多数的消费者熟悉的酸可能是果酸(羟基乙酸、乳酸、柠檬酸等)、水杨酸。但实际上,医院刷酸时用的酸远远不止这几种酸。果酸中还可能使用葡糖酸内酯、乳糖酸、麦芽糖酸这类生物酸;非果酸类的有酸、苯酚、杜鹃花酸、三氯乙酸乃至复合型的Jessner'sPeel等多种酸或复合酸。低水分泛解酸内酯产品介绍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本站不为信息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