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气象科普馆设计公司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清洁能源、追求绿色GDP,重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目标是推进经济发展向以低碳与无碳能源经济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转变、推动能源消费结构向绿色结构转变,然后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目标。低碳生活方式:低碳,即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方式就是低能量、低消耗的生活方式,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低碳生活是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的生活,是我国提倡生活方式之一。科普知识遇到龙卷风时,一定要远离大树、电线杆、简易房等,以免被砸、被压或触电。浙江气象科普馆设计公司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纸面上的地震安全科普教育已经慢慢地被地震体验屋取代,地震体验屋可以让人们身临其境的感受地震,为了可以让人们更加逼真的体验地震,中天科普的地震体验屋可以训练人们面对地震时临危不惧的能力。地震体验屋可以模拟的场景非常多,比如学校、家庭、超市等。进入地震体验小屋启动系统后,体验者仿佛进入了真实的地震中去,除了有晃动效果外,同时伴随的还有呼救声、倒塌声、呼啸声等。不只是地震体验屋可以模拟地震,其他的科普教育设备也可以,比如VR地震逃生体验。浙江气象科普馆设计公司科普知识,打雷时应立即双膝下蹲,向前弯曲,双手抱膝。
农业科普小知识:播种技术要点与注意事项适时播种播种时棚外气温达到5℃,置床温度12℃开始播种。播种前准备播种前浇水时要一次浇透,标准:置床15cm-20cm土层内无干土。大棚浇水时要在盘上覆盖透气膜,防止水流直接冲击盘面影响平度。上年发生立枯病危害的苗床,播种前盘面喷施药剂进行消毒处理,30%瑞苗清(精甲·噁霉灵)。或者播种覆土后覆盖地膜前床面喷施药剂进行消毒处理,5%多抗霉素1ml/m2。播种:电动播种机播种。钵形毯式苗播芽种4100-4260粒/盘,每盘648个钵体,平均每钵播种,即芽种数量控制在240-270粒/100cm²。要求:播量准确,播种均匀,秧盘边缘无聚堆和压摞现象。播种后要压种入泥。覆土覆土厚度≤1cm。盖土要选择有机质含量较高、过8㎜筛子的细土,不得使用粘质土和孔径大于8㎜筛子筛后的土。苗床除草封闭除草:播种后覆膜前50%杀草丹45-60ml/100㎡兑水15L进行喷雾。覆盖地膜床播种后要覆盖地膜,起到保温保湿提高出苗整齐度的作用。双膜覆盖时保温膜应盖在地膜上面,保温膜在出苗前做到早揭晚盖,利于白天增温。
龙卷风是云层中雷暴的产物。具体的说,龙卷风就是雷暴巨大能量中的一小部分在很小的区域内集中释放的一种形式。龙卷风的形成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大气的不稳定性产生强烈的上升气流,由于急流中的较大过境气流的影响,它被进一步加强。(2)由于与在垂直方向上速度和方向均有切变的风相互作用,上升气流在对流层的中部开始旋转,形成中尺度气旋。(3)随着中尺度气旋向地面发展和向上伸展,它本身变细并增强。同时,一个小面积的增强辐合,即初生的龙卷在气旋内部形成,产生气旋的同样过程,形成龙卷中心。(4)龙卷中心的旋转与气旋中的不同,它的强度足以使龙卷一直伸展到地面。当发展的涡旋到达地面高度时,地面气压急剧下降,地面风速急剧上升,形成龙卷风。科普馆声聚焦是指凹面对声波形成集中反射,使反射声聚焦于某个区域,造成声音在该区域特别响的现象。
地震来时应这样躲避地震:(1)地震发生时,有效的方法就是:保持镇静,就地避震!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开阔、安全的地方。(2)躲避地震时身体应采取的姿势,蹲下或者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用双手或衣物等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3)不能惊慌,不要盲动。根据感觉判断地震是大、是小,是近震,还是远震。一般近震是先上下颠动,后左右晃动,而远震是只有前后左右的晃动感。如果是小震或者远震,居住的房屋基本都具备抗震能力,大可不必慌乱。科普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故称作声波。浙江气象科普馆设计公司
气象科普龙卷风是发生于直展云系底部和下垫面之间的直立空管状旋转气流,是一类局地尺度的剧烈天气现象。浙江气象科普馆设计公司
维护地球健康的出路是多种植物。研究发现,一棵树生长40年,平均每年可吸收465kg二氧化碳,平均每天吸收1.27kg二氧化碳,因此,我们应该尽可能多地在居住环境植树种草,以抵消我们平日制造的碳排放。少吃肉类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研究发现,生产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如肉类,比生产谷物类、蔬菜类食物消耗的能源和排放的二氧化碳更多,吃1公斤牛肉相当于排放二氧化碳36400g,吃1公斤猪肉相当于排放二氧化碳1400克,而吃1公斤水果或蔬菜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只为牛肉的1/9。因此,为了我们和地球的健康,请养成“低碳饮食”的习惯。浙江气象科普馆设计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