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水产养殖设备

时间:2022年05月17日 来源:

春季水产养殖:抓好标准化鱼塘开发整理改造。在当前天气尚未转暖还不适合水产养殖的时间,应积极充分开发利用荒废地,整理成适于养殖的池塘,新增水产养殖面积,提高水产养殖规模。抓好低标准池塘的清淤改造、消毒,提高池塘养殖标准,增加水产生产潜力。要根据市场信息和自身经济实力,及早做好全年养殖计划,规划好相应的养殖模式、品种、规模、饲料、技术、市场销售等因素,准备好渔业生产物资,及时开展工作,保证养殖效益。开展水产苗种繁殖的养殖者,要利用2~4月气温逐渐回升的有利时机,加强亲本的投喂管理,增强亲鱼的体质,保证繁育质量。要提前做好鱼苗繁殖准备。做好繁殖设施检修,搞好亲本的引进更新和培育,确保鱼苗繁殖顺利进行。1986年水产养殖产量为295万吨,占全国水产总产量的36%。淡水水产养殖设备

淡水水产养殖设备,水产养殖

通过臭氧净化水源的同时,还可起到减少动物肠道内以宿主营养为生的细菌数.降低幼菌营养消耗,而且使有益菌分泌的淀粉酶活性增强,提高了动物对食物营养成分的利用效果,促使动物健康的生长。臭氧通过氧化絮凝作用对水质起到净化作用,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物,消毒过程中产生的氧化物是无毒、无味能生物降解的物质。臭氧的浓度任允许浓度内,一般加臭氧的浓度越高,杀灭细菌等的速度越快,作用效果越好,但应注意勿使其过量。水的温度相同的臭氧浓度,在不同的水温下,溶于水中的量不同。水温越低水中的溶解度越高如30时,溶解度为22%,lO时为54%.0cc为69%。安徽工业化水产养殖技术水产养殖广义上也可包括水产资源增殖。

淡水水产养殖设备,水产养殖

水产养殖加强水质调控和疫病防控,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要求每天增加巡塘次数,注意日常管理,密切养殖品种的变化。干旱期要经常去除池塘内的漂浮物,将未腐烂的杂质捞掉,以免引起水质恶化。加强病害监测,加大疫病防治,指导渔民科学用药,发现问题,及时应对。及时修复养殖设施,做好苗种准备工作。对已干枯的池塘,及时去除淤泥、消毒塘体,修补塘埂和沟渠,做好旱情缓解后恢复生产准备工作。做好苗种储备供应和信息调度,组织干旱程度较轻的地区加大水产苗种生产力度,及时发布水产苗种供需信息,为恢复生产做好准备。

外河网围养蟹的应捞投水草遮荫,减少强光直射,降低水温,如出现缺氧现象可采取用挂机船螺旋桨推水增氧,增加水体流动。水产养殖科学投喂:要根据不同养殖对象的营养需求,投喂营养的饲料,切忌投喂霉变质劣的饲料。饲料投喂量控制在2小时内吃完为宜,防止残饵水质。在河蟹养殖中投喂的鱼饲料一是要保证新鲜,以防出现内脏病害和污染水质。水产养殖病防工作:采用二氧化氯、二溴海因、漂白粉或生石灰等药物进行水体的定期消毒工作,防治病害的发生。在饲料中可间隔一段时间添加适量的Vc、免疫多糖或内服药物,以增强养殖对象的抗病力。发现病害,应及时诊断、切莫病急乱投医。在用药时一定要遵照水产技术人员的指导,选用好的、高效、低毒的药物,并减少用药量,做到合理施用,谨防用药过量造成药害事故。水产养殖科学投喂:要根据不同养殖对象的营养需求,投喂营养的饲料,切忌投喂霉变质劣的饲料。

淡水水产养殖设备,水产养殖

水产养殖注水管理:一般来讲,成鱼池的水位可加深到2米以上,鱼种培育池的水位可加深到1.5~2米,水源方便的鱼塘,每隔10天左右加注新水一次;水源不便的池塘每隔15~20天加注一次新水,每次注、换水量为池水容量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左右。注意不要让工业废水和农药污染水流入鱼塘内,以防发生病害。水产养殖投喂管理:充足的饵料,可促进草、鳊、鲤等吃食性鱼类的粪便肥水可带动鲢、鳙等滤食性鱼类的生长。一般每l00公斤草鱼和鳊鱼每天要投喂鲜嫩饲草20~30公斤、精饵料3~5公斤。另外,还要看天气、看水质、看鱼类生长情况,实行"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投饵原则。投饵量要根据天气、水质和鱼摄食情况灵活掌握,遵循"少量多次、勤投勤喂"的投饵施肥原则,让鱼吃饱吃好。同时还要根据不同鱼类的食性及营养需求合理投喂饵料。春季水产养殖:抓好春放工作。山西水产养殖设备

水产养殖要考虑饲养技术上的可能性。淡水水产养殖设备

秋季水产养殖特提出以下技术和管理措施:水质调控:随着养殖动物的生长,池塘中相对密度增大,水体残饵、排泄物、水草老叶腐烂,会消耗大量氧气,又会产生硫化氢等有毒气体,氨氮累积增多,PH值下降,极易造成浮头泛池。因此一要及时换水,少量多次,要吸取中上层水,以增加浮游生物种类,防止和减少兰绿藻的滋生形成"蓝淀水";二要施用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硝化细菌、EM菌液等微生物制剂调控水质,以降低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PH值过高等因素对水体造成的危害。秋季河蟹池塘应逐步加大换水量,少量多次,边进边排,防止水位过高造成水草浮起死亡,并每隔10天左右,泼洒一次生石灰,增加池水钙质,用量5公斤/亩。米,保持池水PH值7.8~8.5,透明度30厘米~40厘米,利于蟹壳增厚增硬,促使健康生长。淡水水产养殖设备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本站不为信息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