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数学教学教具方案

时间:2023年10月24日 来源:

3.假分数与带分数或整数之间的互化。1、将假分数化为带分数:分母不变,分子除以分母所得整数为带分数左边整数部分,余数作分子。2、将带分数化为假分数:分母不变,用整数部分与分母的乘积再加原分子的和作为分子。3、将带分数化为整数: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除数,除得尽的为整数。分数、小数与百分数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分数化小数,也就是用分子除以分母,得出的即是小数,小数化为百分数,也就是让小数乘上100,再在其后面加上个%号就可以了,反之,则反过来就可以了。比如:1/4化为小数,就是1除以4=0.25 就是小数,再化成百分数就是 0.25*100=25 再加上% 即25%。若把25%化成小数即去掉百分号现除以100 25/100=0.25。0.25化成分数即25/100再化简得1/4。数的比较整数大小比较:两个整数求差,值为正则前者大于后者,为负则反之。小数大小比较:同上。分数大小比较:同上。 [2] 数的性质分数基本性质、小数基本性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数的认识因数、倍数、奇(jī)数、偶数、质数(素数)、合数、分解质因数、比较大公因数、**小公倍数。小学数学圆周率推算演示模型价格。福建数学教学教具方案

福建数学教学教具方案,数学教学教具

直角三角形定律

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判定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多边内角和定律

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广西中小学数学教学教具中小学数学需要用到哪些教具?

福建数学教学教具方案,数学教学教具

定义定理公式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数量关系式

1、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普及中小学教堂数学仪器教具批发。

福建数学教学教具方案,数学教学教具

14、把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其实,把分数化成百分数,要先把分数化成小数后,再乘以100%就行了。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简分数。

15、要学会把小数化成分数和把分数化成小数的化法。

16、比较大公因数:几个数都能被同一个数一次性整除,这个数就叫做这几个数的比较大公约数。(或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其中比较大的一个,叫做比较大公约数。)

17、互质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18、**小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小公倍数。

19、通分:把异分母分数的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的分数,叫做通分。(通分用**小公倍数)

20、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约分用比较大公因数) 小学数学演示教具批发。辽宁数学教学教具配置方案

小学数学各年级常用教学仪器。福建数学教学教具方案

5、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圆形 (S:面积 C:周长 л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л=2×л×半径 C=лd=2лr

(2)面积=半径×半径×л

9、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ch(2лr或лd)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福建数学教学教具方案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本站不为信息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