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实验金相显微镜原理

时间:2024年04月02日 来源:

对显微镜有效放大倍数的再认识显微镜的有效放大倍数(M)与物镜数值孔径(NA)的关系可以表示为:550NA;,长期以来,显微镜使用者一直遵循这一关系式.但是,VanderVoort在其所著《金相学——原理与实践》一书中指出,上式是在用理想的眼睛观察具有理想反差物象的条件下推导出的,因此不要当做教条来遵循.实际上,分辨率不仅与物镜的分辨率有关,而且还与物象的反差有关.此外,照明条件、放大倍数、物镜质量,以及观察条件都会影响物象的反差,因而也会影响分辨率.他指出,为了获得最高分辨率,比较低有效放大倍数应当是比较好条件下的4倍左右,即M≈2200NA;同时,使用4000×或更高放大倍数的显微照片也是完全合理的.无锡生物金相显微镜研发。无锡实验金相显微镜原理

如何使用金相显微镜呢?对于初学者来说,金相显微镜是一台高精密的光学放大镜,是对材料微观观察,对材料工艺分析及鉴定的方法。在许多高校,研究所,理化实验室,1、第一步要做的是接通金相显微镜的电源,具体就是将显微镜的光源插头接到变压器上。2、根据研究试样的需要,估计所需放大倍数,选择适合本次实验的物镜和目镜。将选出的物镜和目镜分别放在物镜座和目镜筒上,然后固定转换器位置。3、将待观察试样放到试样台的中间,记住要将待观察的一面放在下面,用弹簧片夹住。4、转动粗调手轮先将载物台下降,同时用眼睛观察,使物镜尽可能的接近试样表面(但是不要相碰),然后相反方向转动粗调手轮,使载物台渐渐上升以调节焦距,当视场亮度增强时,再改用微调手轮调节,直到物像变清晰。5、调节孔径光栏和视场光栏,从而获得质量比较高的物象。需要注意的是在操作过程中,注意样品与镜头的距离,谨防碰撞!苏州成像金相显微镜批发实验金相显微镜应用领域。

日常维护:为保证系统的使用寿命及可靠性,注意以下事项:1.试验室应具备三防条件:防震(远离震源)、防潮(使用空调、干燥器)、防尘(地面铺上地板);电源:220V+-10%,50HZ温度:0度-40度.2.调焦时注意不要使物镜碰到试样,以免划伤物镜。3.当载物台垫片圆孔中心的位置远离物镜中心位置时不要切换物镜,以免划伤物镜。4.亮度调整切忌忽大忽小,也不要过亮,影响灯泡的使用寿命,同时也有损视力。5.所有(功能)切换,动作要轻,要到位。6.关机时要将亮度调到小。7.非专业人员不要调整照明系统(灯丝位置灯),以免影响成像质量。8.更换卤素灯时要注意高温,以免灼伤;注意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卤素灯的玻璃体。9.关机不使用时,将物镜通过调焦机构调整到比较低状态。10.关机不使用时,不要立即该盖防尘罩,待冷却后再盖,注意防火。11.不经常使用的光学部件放置于干燥皿内。12.非专业人员不要尝试擦物镜及其它光学部件。目镜可以用脱脂棉签蘸1:1比例混合液体甩干后擦拭,不要用其他液体,以免损伤目镜。

金相显微镜的发展趋势金相显微镜是获得金属显微组织图像Z重要的工具。金相显微镜由于易于操作、视场较大、价格相对低廉,直到现在仍然是常规检验和研究工作中Z常使用的仪器。1、无限远光学系统金相显微镜物镜按照无限远象距进行设计,而不是象常规物镜那样按照有限象距进行设计,这种光学系统称为无限远色差和象差校正的光学系统或简称无限远光学系统。使用这种光学系统时,当入射光从试样表面反射再次进入物镜后,并不收敛而是保持为平行光束,直到通过镜筒透镜后才收敛并形成中间象,即一次放大实象,然后才供目镜再次放大。金属研究金相显微镜操作。

金相显微镜选购要素1、成像质量金相显微镜是利用光学成像原理获得金属显微组织图像(即金相图谱),而后对金相图谱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成像质量的高低是衡量金相显微镜品质好坏的首要指标。要获得清晰的图像必须满足高反差、高亮度、色还原好和高分辨率这四个基本条件。2、持续稳定性除了成像质量外,还应考虑到金相显微镜在正常使用下长期稳定保持Z佳工作状态,我们称之为机械性能持续稳定性。金相显微镜是高价值高精密的光学仪器,其使用寿命可达30年以上,用户在选购时还要考察生产商在制造上所选用的材质、制造精度、机械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宁波工业金相显微镜价格。苏州成像金相显微镜生产

金相显微镜的实际操作。无锡实验金相显微镜原理

金相显微镜电子目镜采用高分辨率图像传感器、光学部分由国家光学重点实验室设计,性能优异、体积小巧,更适合教师教学和装备数字化实验室。功能特点1、安装简单,即插即用,计算机端采用USB2.0接口插拔方便。2、操作简单。操作软件兼容性强,界面简洁。可自由调整曝光帧速率、对比度、亮度、锐度及影像尺寸等。拍摄软件有着优异的人机界面,使用者可轻易在计算机上进行摄像、摄影操作。3、共享性强,可随时对图像进行编辑、处理、保存、传输数据等。金相显微镜电子目镜可配合投影机组成一个电子多媒体教学、演示系统,提高设备利用率、共享性,促进相互交流。无锡实验金相显微镜原理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本站不为信息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