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智能工厂化水产养殖
在一处玻璃温室大棚内,6个装满水的养殖桶整齐排列,桶内水流不断却不见鱼,可待撒入一把饲料,潜藏水底的鱼群腾跃而起,场面甚为壮观。不止工厂化养鱼,桶旁便是立体水培种植架,上头生菜长势正酣。鱼在菜间长,菜在水中生,好一幅“鱼菜共生”画面。这正是位于浙江省平湖市广陈镇的农业经济开发区中的一幕。所谓“鱼菜共生”,就是将工厂化养殖与无土栽培有机结合,鱼塘和蔬菜共处一棚,鱼的排泄物过滤、沉淀、分解后,成了较佳的有机肥料,而蔬菜又是“清道夫”,辅以一众水循环处理设施,水流重回鱼池,从而实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说说简单,这一模式可不寻常,较近,笔者专门前往探访,尝试解析背后的新质生产力。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我国工厂化养殖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江西智能工厂化水产养殖
空间较大化,才能在单位空间里养更多的鱼,有更多的产出,实现节水、节地、高产的目标。集污效率足够好,才能将鱼群代谢的废弃物尽快的排出养殖池排进过滤系统。也只有废弃物及时得到处理,才能实现养殖水体的循环使用。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也针对第二个要素做了实验进行集污效率对比:基于方形池、八角池、圆形池等常见养殖池形式,通过分析养殖池内水流云图和向量图分析不同池型在相同进水流量下的集污能力,对比相同集污效果下的能耗情况。江西智能工厂化水产养殖工厂化养殖要关注节能减排,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
为啥主养鲈鱼?里头也有讲究。这些年,鲈鱼成为第五大家鱼,养殖利润十分可观,尤其1斤左右的成鱼在市场上很受欢迎。鲈鱼味美,却对水质和饲料要求较高,除了干净、溶氧较高的水体环境,饲料中还得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以避免出现肝脏病变。工厂化养殖,环境更可控,恰好能满足上述要求。再看种植部分,采用无土栽培,25天左右即能采收,对比传统土栽至少3个月的周期,优势便在于茬数多,效益自然高。“而且,水培蔬菜种植环境比较干净,不用清洗就可直接食用。”现场工作人员现身说法,边说边摘下一片奶油生菜叶,直接放进嘴里咀嚼。
除了在净化水质,解决水产养殖中的“三大公害”,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还能实现:(1)工厂化循环水系统,实现了在可控环境下养殖,实现了对物种生长率和收获周期的科学管理。(2)高集约化,所需水量较传统方式减少90~99%,占用土地不到牌其1%,不仅实现水的重复利用,减少热损耗和水消耗,还能降低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养殖方式。(3)突破养殖物种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养殖限制,实现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高密度养殖,在单位面积和单位人工产量上做到所有模式的较优。(4)实现养殖地点贴近需求市场,减少运输成本,延长货架摆放时间。建立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体系,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近些年,随着国内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崛起,不少养殖场的成功案例屡屡曝光,让越来越多的朋友对这种新兴的养殖技术充满兴趣。也有朋友私信小CAT,发出灵魂提问:“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是什么,能介绍一下吗?”当然,对于循环水养殖的理解,行业中各有不同理解。本期,基于小CAT自己的认识,谈谈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门道。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简称RAS),是一套通过循环利用水资源,减少水的消耗和污染,并实现高效稳定的养殖生态系统。养殖技术研发与创新,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江苏大型工厂化水产养殖方案
以工业化生产方式养殖的水产品,其营养价值与野生产品相差无几。江西智能工厂化水产养殖
我国成规模的海水工厂化养殖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较初是以“温室大棚+深井海水”的工厂化流水养殖模式出现,这是中国工业化养鱼逐步创立的雏形。克服了养殖季节的限制以及突发恶劣天气的干扰,并以此为基础实现了单位水体养殖产量的大幅度提高,掀起了以大菱鲆、牙鲆等鲆鲽鱼类为表示的我国第四次海水养殖浪潮。科技创新有力地支撑了产业发展。在国内第四次渔业产业浪潮的推动下,2007年-2013年,以鲆鲽类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为表示,产业规模迅速由2万m2上升至50万m2,增长了25倍。在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等科研院所推动下,2013年前后,我国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已初具规模,主要集中在北方沿海。近年来,我国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已经有了质的飞跃,养殖密度、养殖水质和养殖效果都有了明显提高。江西智能工厂化水产养殖
上一篇: 江西现代智慧农业产业服务平台厂家
下一篇: 智能鱼菜共生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