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可燃气体监控系统工作原理

时间:2024年02月26日 来源:

在电池电量低时,探测器应能发出与报警信号有明显区别的声、光指示信号,在指示电池电量低之前,连续工作型探测器的电池容量应能保证其正常工作不少于8h,单次测量型探测器的电池容量应能保证其完整工作不少于200次。在指示电池电量低时,使连续工作型探测器再工作15min,单次测量型探测器再完整工作10次后,测量探测器的报警动作值,其报警动作值应满足4.3.7.2的要求。注:单次测量型探测器完整工作1次是指探测器开机后进入待机状态,接到手动发出的探测指令后,完成气体探测、浓度显示和报警指示,然后返回待机状态的过程。探测器应具备产品出厂时的完整包装,包装中应包含质量检验合格标志和使用说明书。重庆可燃气体监控系统工作原理

重庆可燃气体监控系统工作原理,可燃气体监控系统

可燃气体监控系统是一种用于检测和报警可燃气体泄漏的系统。它由可燃气体探测器、控制器和报警器组成,能够在保护区域内泄露可燃气体的浓度低于爆燃下限的条件下提前报警,从而预防由于可燃气体泄漏引发的火灾和爆燃事故的发生 。可燃气体监控系统的优势包括:实时监测、预警处理、远程消音、设备管理于一体,能够实现对厂区内危险气体泄漏实时监测并智能判断报警,支持声光报警、视频联动报警等多种报警效果,可有效预防企业安全事故的发生,实现生产过程气体泄漏监控与管理,保障企业安全生产 。黄浦区江苏荣夏安全科技有限公司可燃气体监控系统有毒气体探测器宜带一体化的声、光警报器。

重庆可燃气体监控系统工作原理,可燃气体监控系统

可燃气体探测器的布置,主要是有利于及早发现可燃气体的泄漏,防止爆燃气云的扩散,带来重大火灾爆燃隐患;有毒气体探测器的布点,主要是有利于及早发现有毒气体的泄漏,防止有毒气云的扩散影响操作人员和周边环境安全。这两条的要求是结合国内外企业可燃气体与有毒气体探测器系统的布点的和管理经验提出的。 通常,建筑物内,采用强制通风或自然通风的小时通风体积量高于6倍建筑体积时为通风良好,此时,爆燃危险区域的空气流量能使易燃物质很快稀释到爆燃下限值的25%以下。除此而外,其他相对封闭、缺乏强制或自然通风条件、空间狭小的场所和部位属于局部通风不良。

释放源处于露天或敞开式厂房布置的设备区域内,可燃气体探测器距其所覆盖范围内的任一释放源的水平距离不宜大于10m。有毒气体探测器距其所覆盖范围内的任一释放源的水平距离不宜大于4m。释放源处于封闭式厂房或局部通风不良的半敞开厂房内。    可燃气体探测器距其所覆盖范围内的任一释放源的水平距离不宜大于5m;有毒气体探测器距其所覆盖范围内的任一释放源的水平距离不宜大于2m。比空气轻的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释放源处于封闭或局部通风不良的半敞开厂房内。除应在释放源上方设置探测器外,还应在厂房内樶高点气体易于积聚处设置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探测器。探测器应在使用说明书中注明存储器中各类报警历史记录的极限存储条数。

重庆可燃气体监控系统工作原理,可燃气体监控系统

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探测器的检测点,应根据气体的理化性质、释放源的特性、生产场地布置、地理条件、环境气候、探测器的特点、检测报警可靠性要求、操作巡检路线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选择可燃气体及有毒气体容易积聚、便于采样检测和仪表维护之处布置。 判别泄漏气体介质是否比空气重,应以泄漏气体介质的分子量与环境空气的分子量的比值为基准,并应按下列原则判别:    1 当比值大于或等于1.2时,则泄漏的气体重于空气;    2 当比值大于或等于1.0、小于1.2时,则泄漏的气体为略重于空气;    3 当比值为0.8~1.0时,则泄漏的气体为略轻于空气;    4 当比值小于或等于0.8时,则泄漏的气体为轻于空气。探测器应采用电池供电,采用可更换电池的探测器应具有防止极性反接的电池安装结构。重庆可燃气体监控系统工作原理

对于有氢气泄漏的场所,探测器需安装在泄漏点上方平面。重庆可燃气体监控系统工作原理

受生产现场场地条件和气象条件所限,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探测器的设置常常难以及时地反映出释放源的准确地点和方位。为保障现场人身的安全,对于在现场巡检和操作的工作人员,需按照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要求,为在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环境中工作的现场人员配备便携式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探测器,以期提高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水平。进入的环境同时存在爆燃性气体和有毒气体时,便携式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探测器宜采用多传感器类型,也可根据需要选择单一组分的可燃气体探测器、有毒气体探测器、测氧仪。鉴于有毒气、高温高压的可燃气体一旦发生泄漏有着巨大危害性,当工厂出现泄漏事故时,为防止操作人员盲目施救造成二次伤害,便携式气体探测器的选用时,需考虑合同工厂提出的安全管理水平的要求。在现场噪声高,旋光警示效果差的装置区内,可以选择配备能接受远传报警信号的便携式检测报警仪表,以便及时接受气体探测器发出的相关报警信息。重庆可燃气体监控系统工作原理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本站不为信息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