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线路行洪论证方案编制单位

时间:2022年04月16日 来源:

堤防工程施工(一)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准备→测量放线→挖除换填→基槽开挖→碾压夯实基底→验基→立模加固→砼浇注→安装泄水孔→拆除模板→交验→养护。(二)施工方法1、施工场地准备(1)测量放线,定出桩位中心线及开挖边界线。(2)***挡墙用地范围内的树桩、杂草、垃圾等所有障碍物;在基槽周围挖设排水沟,排除地表水。2、开挖采用挖掘机一台进行基槽开挖,开挖长度根据现场地质情况及设计要求进行分段开挖,每段20米。机械开挖至基底设计标高以上10cm时,重新进行测量放样,确定开挖正确不偏位的情况下改用人工进行基底清理,确保基底符合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在来水来沙的作用下河流形态与河床边界的变化称为河流的河床演变。泸州线路行洪论证方案编制单位

主要内容应包括:1分析项目实施后总体流态和工程影响区域局部流态的变化趋势;2对分汊河段,应分析项目建设是否会引起各汊道分流比、分**的变化;3通过各**断面和**垂线流速、流向的变化情况的统计分析成果,分析项目建设对总体河势和局部河势稳定有无明显的不利影响;4结合河道冲淤变化的计算或试验成果,评价项目建设是否会影响河势的稳定;5对工程施工临时建筑物可能影响河势稳定的建设项目,应根据有关计算或试验成果,分析工程施工期对河势稳定的影响;6.4.2对河势稳定影响较小的建设项目,可结合河道演变分析成果或采用类比分析的方法,做定性分析。泸州线路行洪论证方案编制单位评价河段坐标采用大地2000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系统。

5壅水高度及长度的计算结果。5.3.2数学模型计算分析当采用数学模型进行工程壅水影响计算分析时,其主要内容应包括:1模型的基本原理阐述模型的基本方程、计算网格型式、数值计算方法、边界处理等基本原理。2计算范围及计算边界条件阐述数学模型的计算范围、计算网格尺寸、开边界的控制条件等。数学模型计算范围的选取除应考虑附近河段水文测站的布设情况外,应能充分涵盖建设项目可能影响的范围及模型进出口边界稳定所需的河道范围。计算网格的大小应满足建设项目防洪评价对计算精度的要求。在资料满足条件时,上游采用流量控制,下游采用水位(或潮位)控制。当资料条件限制时,也可以采用适当的边界控制条件,但应对其合理性进行分析论证。3模型的率定与验证阐明模型率定与验证所采用的基本资料,模型率定所选定的有关参数,模型率定与验证的误差统计结果,在此基础上分析模型的可靠性。模型率定与验证的主要内容包括:水(潮)位、垂线平均流速、流向、断面流速分布、汊道分流比等。模型的率定和验证应采用不同的水文测验资料分别进行,模型率定和验证的误差应满足有关规范的要求。无实测资料时可采用经验值。

墙背回填及泄水孔,沉降缝设置(1)比较低一排泄水孔以下用黏土进行回填,每层填土厚度15cm,回填30cm,用人工分层夯实。(2)当墙身片石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0%以上时进行挡墙墙背回填,以确保片石混凝土墙体的质量。(3)墙背回填材料按30cm一层分层填筑夯实。(4)墙身于地面以上部分,每隔2米上、下、左、右交错设置泄水孔。应严格控制泄水孔位置,保证其位置准确,横平竖直。孔内预埋φ10cmPVC管伸入墙背10cm,端部20cm处用土工布包裹。比较低排泄水孔下部及墙顶以下0.5米的范围内设夯填黏土防渗层。同时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泄水孔4%的流水坡度,并保证泄水孔向外排水顺畅。(5)挡墙沿墙身方向结合墙高每隔4m设一道伸缩缝,缝宽0.02m,挡土墙沿墙顶内外三边填塞沥青麻筋,填塞深度20cm。完成施工用电、场内交通、临时房屋及砼拌和站和临时仓库等生产生活临建设施的准备,确保主体工程开始施工。

4)开挖基础的土方,全部弃运至业主指定的弃土场。(2)基础换填基础地基承载力不小于200KPa,地基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进行砂砾石换填,换填深度不小于0.7m,根据设计要求,测量人员用全站仪放样出垫层边线,采用挖掘机将砂砾石运至基坑,并由人工配合机械找平并分层压实,砂砾或间隙碎石每层填筑厚度不得超过25cm。地基承载力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3)砼基础施工基底验收合格后,测量人员用全站仪放样出涵洞中心轴线、边线,并安装基础模板。浇筑20cm厚的C20混凝土垫层,端头2m范围内加厚至40cm,洞门采用10cm厚C20混凝土垫层。混凝土均采用商品混凝土运至现场,通过溜槽配合人工入模,平板振捣器密实,人工槎平。采用多年泥沙资料,分析评价河段输沙量及河段冲淤情况。泸州线路行洪论证方案编制单位

地下勘察包括地质条件的勘探和河道两岸地下管线及设施的探测。泸州线路行洪论证方案编制单位

在对河道防洪做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河道建设项目也应建立宏观的规划。单个建设项目可能对河道防洪的影响不大,但随着一个又一个河道建设项目的论证审批,相邻建筑物之间的不利影响及累加效应不断增加,对防洪的影响势必会积少成多,埋下大的隐患。而且建设项目群对水流的影响不能简单的看作单个影响的线性叠加,而是与建设项目的间距、数量、形态等因素有关。间距越小,数量越多,其透水效果越差,其透水率相对于单个项目的透水率大大减小,糙率迅速增大。当工程达到一定密度后,河道的壅水值较单个工程几乎增大一个数量级。如武汉河段的码头密度宜小于1.33座/km,如果大于这个密度,则会造成工程群的叠加效应。每个河段的岸线开发利用应以规划为指导,而且应针对整个河段进行总体论证;在进行涉水工程防洪评价时,必须考虑河段内的其它工程及其累积影响。岸线开发利用的工程密度要充分论证,以不构成累积影响为原则。泸州线路行洪论证方案编制单位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本站不为信息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