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智能化可燃气体监控系统

时间:2023年10月22日 来源:

可燃气体探测器的布置,主要是有利于及早发现可燃气体的泄漏,防止爆燃气云的扩散,带来重大火灾爆燃隐患;有毒气体探测器的布点,主要是有利于及早发现有毒气体的泄漏,防止有毒气云的扩散影响操作人员和周边环境安全。这两条的要求是结合国内外企业可燃气体与有毒气体探测器系统的布点的和管理经验提出的。 通常,建筑物内,采用强制通风或自然通风的小时通风体积量高于6倍建筑体积时为通风良好,此时,爆燃危险区域的空气流量能使易燃物质很快稀释到爆燃下限值的25%以下。除此而外,其他相对封闭、缺乏强制或自然通风条件、空间狭小的场所和部位属于局部通风不良。探测器布点设计时,需根据泄漏源周边的环境和泄漏介质的扩散特点做具体分析。山西智能化可燃气体监控系统

山西智能化可燃气体监控系统,可燃气体监控系统

每只探测器均应有清晰、耐久的中文产品标志,产品标志应包括以下内容:a)产品名称和型号;b)产品执行的标准编号;c)制造商名称、生产地址;d)制造日期和产品编号;e)产品主要技术参数(供电方式及参数、探测气体种类、量程及报警设值)。产品标志信息中如使用不常用符号或缩写时,应在与探测器一起提供的使用说明书中注明。标志应清晰可见,且不应贴在螺丝或其他易被拆卸的部件上。制造商在产品出厂前应对探测器至少进行下述试验项目的检验:a)基本性能试验;b)报警动作值试验;c)量程指示偏差试验;d)响应时间试验。山西智能化可燃气体监控系统探测器应在断电情况下接线,确定接线正确后通电。

山西智能化可燃气体监控系统,可燃气体监控系统

设在爆燃危险区域2区范围内的在线分析仪表间,应设可燃气体和(或)有毒气体探测器,并同时设置氧气探测器。控制室、机柜间的空调新风引风口等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有可能进入建筑物的地方,应设置可燃气体和(或)有毒气体探测器。有人进入巡检操作且可能积聚比空气重的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的工艺阀井、管沟等场所,应设可燃气体和(或)有毒气体探测器。明火加热炉与可燃气体释放源之间应设可燃气体探测器。探测器距加热炉炉边的水平距离宜为5m~10m。当明火加热炉与可燃气体释放源之间设有不燃烧材料实体墙时,实体墙靠近释放源的一侧应设探测器。

在生产过程中环境氧气浓度可能出现欠氧的场所,主要是受限空间作业工况。缺氧报警值常为19.5%(υ/υ)。缺氧报警值设为19.5%是为了保护操作人员的正常健康。导致环境缺氧的原因很多,如其他气体的加入、化学反应、燃烧等,其中,许多燃烧过程还会释放出有毒气体。为避免环境缺氧报警值没有达到19.5%,而可燃和有毒气体已经超标的情况,氧气探测器常与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的探测器同时使用。在生产过程中环境氧气浓度可能出现过氧的场所,主要是工厂的氮氧站、局部用氧点的作业工况。当释放源是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介质时,氧气探测器常与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的探测器同时布置使用。过氧报警值常为23.5%(υ/υ)。过氧报警值设为23.5%是为了保护操作人员的正常健康。环境氧气报警浓度具体的数值确定,应视项目所处环境而调整,如高原地区,海拔高度1610m时,大气中的正常氧含量约为17.3%(υ/υ),其欠氧、过氧大气环境的氧含量应做合理调整。可燃气体监控系统是什么?

山西智能化可燃气体监控系统,可燃气体监控系统

可燃气体探测器属于火灾自动探测设备,生产中使用的可燃气体探测器应有消防产品检测报告。目前,可燃气体探测器的消防产品检测报告包括产品型式检验报告和消防产品认证证书(应急管理部消防产品合格评定中心发放)。2017年12月26日全国人大已批准新计量法于2017年12月28日执行。修改主要内容:取消制造、修理计量行政许可(即取消计量制造认证),严格执行计量器具型式批准许可。对于泄漏的气体介质,当其既属于有毒气体,又属于可燃气体时,虽然检测时是按有毒气体来检测和报警,但由于其仍具有爆燃特性,有毒气体探测器需满足相应防爆要求。可燃气体监控系统的组成部分。智能化可燃气体监控系统工作原理

每只探测器均应有清晰的质量检验合格标志。山西智能化可燃气体监控系统

对同一只探测器重复测量报警动作值6次,报警动作值与报警设定值之差的决对值不应大于3%LEL,探测一氧化碳的探测器,其报警动作值与报警设定值之差的决对值不应大于50×10-6(体积分数)。将探测器在不通电状态下放置24h后,使其在试验气体浓度为30%LEL的环境条件下恢复供电,探测一氧化碳的探测器在一氧化碳浓度为380×10-6(体积分数)的环境条件下恢复供电,探测器应能在恢复供电后的5min之内发出报警信号。   将探测器的供电电压分别调至其额定电压的85%和115%,测量探测器的报警动作值,报警动作值与报警设定值之差的决对值不应大于3%LEL。探测一氧化碳的探测器,其报警动作值与报警设定值之差的决对值不应大于50×10-6(体积分数)。山西智能化可燃气体监控系统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本站不为信息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