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加热热处理技术

时间:2024年06月26日 来源:

回火要求:用途不同的工件应在不同温度下回火,以满足使用中的要求。① 刀具、轴承、渗碳淬火零件、表面淬火零件通常在250℃以下进行低温回火。低温回火后硬度变化不大,内应力减小,韧性稍有提高。② 弹簧在350~500℃下中温回火,可获得较高的弹性和必要的韧性。③ 中碳结构钢制作的零件通常在500~600℃进行高温回火,以获得适宜的强度与韧性的良好配合。去应力退火,工艺:加热到Ac1以下某一温度(500-650度)→保温→缓冷至室温。目的:消除铸件、锻件、焊接件等的残余内应力,稳定工件尺寸。热处理和淬火是金属加工中常见的工艺步骤,主要用于提高金属的性能和耐用性。感应加热热处理技术

感应加热热处理技术,爱力德热处理

不锈钢圆棒热处理和淬火的基本过程:热处理和淬火是金属加工中常见的工艺步骤,主要用于提高金属的性能和耐用性。对于不锈钢圆棒,热处理和淬火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加热:将不锈钢圆棒加热到预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取决于所需的较终性能。例如,对于不锈钢,加热温度通常在840±10℃。2. 淬火:将加热后的不锈钢圆棒迅速冷却,通常采用水冷淬火。这一步骤是为了将不锈钢的硬度提高到所需的级别。3. 回火:在淬火后,将不锈钢圆棒进行回火处理,以降低其硬度并提高其韧性。回火温度通常在600±10℃。浙江不锈钢热处理方法含碳量低于0.5%的低碳钢和低合金钢,为避免硬度过低切削时粘刀,而采用正火适当提高硬度。

感应加热热处理技术,爱力德热处理

钢的淬透性:1、淬透性:钢在淬火时能够获得马氏体的能力。其大小是用规定条件下淬硬层深度来表示。钢材本身的固有属性,与外部因素无关。2、淬硬层深度:由工件表面到半马氏体区的深度。工件的淬透深度取决于钢材淬透性, 还与冷却介质、工件尺寸等外部因素有关。3、影响淬透性的因素:临界冷却速度,取决于材料化学成分。一般而言,碳钢的淬透性差,合金钢的淬透性好,且合金元素含量越高,淬透性越好。硬度:硬度是指金属材料抵抗比它硬的物体压入其表面的能力。硬度越高,表明金属抵抗塑性变形的能力越大。它是重要的力学性能指标之一,它与强度、塑性指标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

各种组织的硬度性能指标范围如下:珠光体10~20HRC;索氏体22~25HRC;屈氏体36~42HRC;马氏体62~65HRC;回火马氏体约60HRC;回火屈氏体40~48HRC;回火索氏体25~35HRC。常用的硬度试验方法有:布氏硬度试验——主要用于黑色、有色金属原材料检验,也可用于退火、正火钢铁零件的硬度测定。所用设备为布氏硬度计。洛氏硬度试验——主要用于金属材料热处理后的产品性能检测。所用设备为洛氏硬度计。维氏硬度试验——主要用于薄板材或金属表层的硬度测定,以及较精确的硬度测定。所用设备为维氏硬度计。显微硬度试验——主要用于测定金属材料的组织组成物或相的硬度。所用设备为显微硬度计。表面淬火区域的起始点和终结点处于残余拉应力状态下,此处的疲劳强度因此较大程度上降低。

感应加热热处理技术,爱力德热处理

随市场变化趋势自由发展,不可避免造成产业低水平重复建设,难以实现节能减排高指标,难以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且市场价格竞争及无序竞争严重,阻碍“十二五”计划目标的超额完成。面对这种现状,落实党的提出的战略任务,实现提高机电产品质量、支撑装备制造业由大到强、实现制造强国的宏伟目标,结合《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设想,凝聚行业共识,制定《热处理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出发展方向和目标、明确实施方针和措施,以期热处理行业“十三五”期间在新常态下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回火温度通常在600±10℃。上海热处理原理

在淬火后,将不锈钢圆棒进行回火处理,以降低其硬度并提高其韧性。感应加热热处理技术

正火有以下目的和用途。① 对普通中碳结构钢,在力学性能要求不高的场合下,可用正火代替淬火加高温回火,不仅操作简便,而且使钢材的组织和尺寸稳定。② 高温正火(Ac3以上150~200℃)由于高温下扩散速度较高,可以减少铸件和锻件的成分偏析。高温正火后的粗大晶粒可通过随后第二次较低温度的正火予以细化。③ 对某些用于汽轮机和锅炉的低、中碳合金钢,常采用正火以获得贝氏体组织,再经高温回火,用于400~550℃时具有良好的抗蠕变能力。④ 对低碳钢和低碳低合金钢,采用正火,可得到较多的细片状珠光体组织,使硬度增高到HB140-190,避免切削时的“粘刀”现象,改善切削加工性。感应加热热处理技术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本站不为信息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