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麻醉机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导管

时间:2024年06月17日 来源:

呼气末二氧化碳取样方法依据传感器在气流中的位置不同,常用取样方法有两种:主流与侧孔取样。主流取样是将传感器连接在病人的气道内,优点是直接与气流接触,识别反应快;气道内分泌物或水蒸气对监测效果影响小;不丢失气体。缺点为传感器重量较大;增加额外死腔量(大约19ml);不适用于未插气管导管的病人。侧孔取样是经取样管从气道内持续吸出部分气体作测定,传感器并不直接连接在通气回路中,且不增加回路的死腔量;不增加部件的重量;对未插气管导管的病人,改装后的取样管经鼻腔仍可作出精确的测定。不足之处是识别反应稍慢。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在呼吸过程中将测得的二氧化碳浓度与相应时间一一对应描图,可得到所谓的二氧化碳曲线。江西麻醉机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导管

江西麻醉机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导管,呼气末二氧化碳

麻醉科质量控制专业共识(2020版)中全程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图、无创或直接动脉血压(高度推荐)。调节报警设置,并确保有声报警可以被整个手术间区域闻及(高度推荐)。全身麻醉应实施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监测(高度推荐)。积极创造条件,加强体温、麻醉深度、脑氧饱和度、神经肌肉功能等监测(建议)。其中监护设备:需有满足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ECG、无创血压、呼吸末二氧化碳、肌松功能、体温等功能监测的床旁监护仪,根据需求可以配备有创压力监测(直接动脉测压、中心静脉测压)、颅内压监测、心排血量测定等特殊监测设备,监护设备需处于备用状态,配备足够的便携式监护仪供转运患者使用。海南监护仪呼气末二氧化碳正常值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导管可实现非插管病人的连续监测。

江西麻醉机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导管,呼气末二氧化碳

《中国麻醉科质控专业共识(2021)》质控要求:全身麻醉应实施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监测(高度推荐)。任一医疗机构麻醉科的麻醉单元均应配备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仪,麻醉恢复室,麻醉重症监护室也在推荐之列。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常见消化内镜手术麻醉管理专业共识(2019)》建议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可利用鼻罩、面罩、鼻导管、鼻咽通气道或经气管导管监测PETCO2及其图形变化,该方法可在患者SPO2下降前发现窒息和低通气状态,***管插管全身麻醉时应常规监测此项目。

1)确定管路位置。如确定人工气道、鼻胃管、气管插管等位置。并且可以发现管路异位,减少转运风险。2)通气功能进行评价。可以用于低通气风险监测、气道梗阻判断、优化通气条件。持续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可以及时发现通气过度或通气不足,指导优化通气条件,调整呼气频率、呼吸机触发条件。对于***性高浓度二氧化碳通气患者可以精确调整吸入二氧化碳浓度。3)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对循环功能评价。判断自主循环恢复、复苏预后、容量反应性.4)辅助诊断方面,可以及时发现肺栓塞筛查诊断、代谢性酸中毒等情况,同时可以减少动脉血气分析的监测。5)病情评估。异常呼气末二氧化碳数值预示病情危重。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与血氧饱和度监测相比,EtCO2检出率可以提高17.6倍。

江西麻醉机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导管,呼气末二氧化碳

在使用呼吸机及麻醉时,根据呼末二氧化碳测量来调节通气量,保持呼气末二氧化碳接近术前水平。监测及其波形还可确定气管导管是否在气道内。而对于正在进行机械通气者,如发生了漏气、导管扭曲、气管阻塞等故障时,可立即出现ETCO2数字及形态改变和报警,及时发现和处理。连续监测对安全撤离机械通气,提供了依据。而恶性高热、体温升高、静注大量NaHCO3等可CO2使产量增加,ETCO2增高,波幅变大,休克、心跳骤停及肺空气栓塞或血栓梗死时,肺血流减少可使CO2深度迅即下降至零。ETCO2也有助于判断心肺复苏的有效性。ETCO2过低需排除过度通气等因素。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被国家的卫生部门列为开展麻醉手术基本工作条件之一。江西麻醉机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导管

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导管可降低二次气管插管率,降低麻醉后新发昏迷发生率,更多的人性化关怀。江西麻醉机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导管

为了探究微旁流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PETCO2监测)技术在儿童内镜手术麻醉中的重要性,Kilic等人于2019年进行了一项随机对照研究。该研究入组了100位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手术的患儿,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主要观测指标为低血氧症发生率。结果表明,微旁流PETCO2监测仪的使用减少了患儿通气不足和低氧血症的发生率,这也提示我们,微旁流PETCO2监测应被加入到常规监测,并被纳入标准化的监测手段中。尽管目前微旁流PETCO2监测在麻醉中已被视为规范化流程,但其在实际的临床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2020年报告指出,仍有大约30%的患者未常规接受PETCO2监测。江西麻醉机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导管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本站不为信息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