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温黑体炉用途

时间:2022年05月16日 来源:

    我国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做实验与标定的黑体辐射源,用于红外标定的都是进口产品,如ISOTECH,EOI,美国的Mikron,OMEGA的相关产品都不错,基本上黑体炉的国际市场是以美国独大,品质很好,但是进口成本太过高了,这个严重限制了我国红外事业的发展。黑体的市场化滞后严重制约了我国红外事业的发展。到本世纪初,我国主要科研单位加快了黑体产品的研发进度,黑体炉国产化也发展很快,如武汉凯尔文,云南仪表厂(已经倒闭),为黑体的市场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相关的产品指标与稳定性都与国外产品实现了同步,随着大量产品进入市场,供给增加,黑体的市场价格也应声下落,红外生产厂家的成本也因规模效应而不断下降,为红外热像产品的市场化,民用化开辟了广阔的市场前景。我国的红外科研也在不断缩小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 超大面源黑体炉在行业内属于亟待突破的关键标定设备,是受到限制的“卡脖子”难题。中低温黑体炉用途

中低温黑体炉用途,黑体炉

黑体作为标准红外辐射源,它的光谱能量是可以通过计算而获得。红外系统校准、各种材料发射率的测定、红外探测器响应率的测定、红外测温仪、红外热像仪、红外遥感机载星辐射计等仪器的标定,都要使用黑体。BR系列黑体辐射源,温度控制采用PID控制技术,具有精度高、稳定性好的特点。温度校准和修正方便。BR400 中温黑体辐射源/黑体炉温度范围宽广,由环温+10℃~400℃内任意一温度点皆可随需要调整。稳定、重复的校正面板让使用者能快速而准确地校正及测试红外线高温计(红外测温仪)。黑体开孔直径Φ125mm的面积,适用大部份的红外线高温计(红外测温仪)。系统另有RS-232或485的计算机通讯接口方便计算机控制设定温度及自动测试。 中低温黑体炉HFY203B使用黑体炉对红外测温产品进行校准,工作温度比较好不要超过最高温度的80%。

中低温黑体炉用途,黑体炉

BR125低温黑体炉温度范围宽广,由-25~125℃内任意一温度点皆可随需要调整。稳定、重复的校正面板让使用者能快速而准确地校正及测试红外线高温计(红外测温仪)。黑体开孔直径Φ50mm的面积,适用大部份的红外线高温计(红外测温仪)。系统另有RS-232或485的计算机通讯接口方便计算机控制设定温度及自动测试。功能特点:●温度范围:-25~125℃●采用自动升温控温方式、安全可靠、温度稳定性好、使用操作方便●使用双排数字显示测量值及设定值●紧凑而坚固的设计、集校准与测试的完美结合

校准方法:辐射校准:通过一个非接触式的高精度标准传递源对辐射腔体的温度进行测量,使用的发射率为1。黑体炉的温度刻度被调整到高温计所测量的温度值。在规定的光谱范围内,黑体炉的发射率为1(有例外的情况:传递标准高温计的发射率设置成小于1,这个设置也是黑体校准源的有效发射率,因此小于1)接触式温度计校准:校准源通过一个内置的高精度热电偶测量并显示温度,在辐射腔体上开一个孔,通过一个经过校准的探针来进行测量。温度精度:高温黑体炉通常温度范围为300~1500℃。

中低温黑体炉用途,黑体炉

    1干体液槽二合一温度炉2台2热工仪表校验仪3台3中温黑体炉1台4校准三维平台1套5黑体炉放置平台1套6温湿度检定箱1台7桌面式高精度镜面露点仪2台8高精度分光辐射亮度计1台9光泽度计1台10分光辐射照度计1台11照度计1台12光学平台及配套导轨、支架1台13升色温滤光片3套14透射滤光片1套15漫透射白板1套16亮度计1台17眩光测试仪1台18频闪测量仪(分光辐射计)1台19手持示波表1台20激光测距仪1台21风速表检定装置1套22手持式超声波流量计(高温型)1套23计算机伺服控制扭矩标准机1套24计算机伺服控制扭矩标准机1台25计算机伺服控制扭矩标准机1台C分标预算:。红外标定源,黑体炉,黑体辐射炉,黑体辐射源,CS 120适用于红外测温仪和红外热像仪的标定和检定。上海中温黑体炉 英文怎么说

如果黑体炉口径比较大,靶体的有效范围也增宽,那就有更高的容错率了。中低温黑体炉用途

黑体开始发展的是高温黑体,早在20世纪50年代,由于光学高温计的应用,当时的苏联和英国已经研制出了黑体炉,最高工作温度可以达到2500℃。20世纪60年代,日本生产出卧式黑体炉,最高工作温度为2200℃;同年代,我国也研制出卧式黑体炉,工作温度为900~3200℃。在20世纪60年代,中温黑体就有人开始研究,因为当时的技术条件限制,对黑体技术(如黑体腔、等温黑体腔、黑体发射率等)认识不足,甚至将热电偶检定炉的中间放置一个靶子就看作是黑体。自从美国在越南使用红外技术,成功地侦察到密林中的胡志明小道后(注:当时胡志明小道是运输线),随后,各国都开展了红外侦察、红外伪装、红外制导、红外诱饵、空中防卫等技术的研究工作,这就促进了对黑体技术的研究,尤其是对中低温黑体炉的研究。因此国外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有低温黑体,我国对低温黑体的研究,是从20世纪90开始。中低温黑体炉用途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本站不为信息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