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局放检测图
三、GZPD-23D系统的构成3.1感知层:由外置UHF局部放电传感器、智能感知单元(内置AE局部放电传感器,内置AE/UHF局部放电信号采集(标配是各2路,可定制单一的AE或UHF)、信号调理(信号的放大、滤波、A/D转换等功能)、传输、电源及GPS授时等模块)构成,负责实时采集GIS局部放电的监测数据,具备实时边缘计算能力。3.2网络层:由工业无线路由器构成。实现多个智能感知单元分布式无线传输模式组网,实时接收智能感知单元采集的监测数据并上传至平台层,支持网络包高速收发。3.3平台层:由操控及监测数据分析软件(下文皆简称“软件”)、操控计算机等构成。具备感知层控制配置、数据接收及智能分析功能,支持脉冲波形、PRPD图谱、局放基本参数等显示,可实现局放类型识别、局放源定位、自动保存等功能。为什么进行带电局部放电监测?智能局放检测图
如何测量 PD(局部放电)如何测量PD(局部放电)?各种方法用于检测PD,包括检测声音、光和射频(RF)信号。通常使用带有电容耦合的交流(AC)耐压测试。本文重点介绍使用浪涌测试的PD检测。这种较新的方法正在变得流行,并且在还需要进行浪涌和其他测试时是一种具有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为了通过浪涌测试发现PD活动,通过浪涌测试仪将电压脉冲输入到电动机或发电机的绕组中。电压逐渐增加,直到检测到PD。诸如幅度和极性等属性由仪器测量。PD脉冲或尖峰位于浪涌测试波之上。这些高频电压尖峰通过内部耦合器过滤并传递到示波器PD通道。然后将浪涌波形和PD电压尖峰与沿中心线的PD信号组合在同一显示屏上。PD信号与浪涌电压相比较小,是在不同的电压范围内测量的。高抗局放检测国家标准局部放电产生的检测信号很弱,*为微伏量级。
GZPD-01型局部放电监测系统(发电机组)是我公司结合多年局部放电监测技术研发及工程技术服务的丰富经验、吸取GZPD系列及国内外类似产品的技术亮点和用户评价度而研制出的局部放电监测与评估系统。GZPD-01系统集成高性能数据采集单元、有线/4G/5G传输、边缘计算、TF-Map分组筛选、神经网络、故障数据库等先进技术理念,成功的在发电机耐压试验同步、带电运行等状态下的局部放电在线监测或短期重症监护上应用多例,并深受发电机设备管理方的好评。
由于局部放电脉冲信号是一个很微弱的信号,现场电磁干扰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很大的误差,因此很难准确测量。为了提高测量精度,除上述抗干扰措施外,局放仪还应采取以下措施:(1)试验中使用的设备应尽量使用无晕设备,特别是试验变压器和耦合电容Ck。(2)局部放电测试仪滤波器性能好,电源与测量电路高频隔离。(3)局部放电测试仪的试验时间应尽量选择在干扰较小的时间,如夜间。(3)放电试验线耦合引入外部干扰源,如高压试验、附近开关操作、无线电发射引起的静电或磁感应和电磁辐射,误认为是放电脉冲。如果不能去除这些干扰信号源,则应对试验线进行处理,使其表面光洁度好,曲率半径大,并进行屏蔽。设计良好的薄金属皮、金属板或钢丝钢需要屏蔽。有时样品的金属外壳应用作屏蔽。如果可能的话,可以建造一个屏蔽实验室。局部放电是在绝缘系统不连续时引起的。
二、遵循标准(不限于下列条例及版本标准)2.1GB/T7354-2018高电压试验技术局部放电测量。2.2GB/T2900.1-2008电工术语基本术语。2.3GB/T191-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注。2.4GB/T4208-2017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2.5GB/T50065-2011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2.6GB/T2423-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2.7GB/T50479-2011电力系统机电保护及自动化设备柜(屏)工程技术规范。2.8GB/T50958-2013核电厂常规岛设计规范。2.9GB50260-2013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2.10GB/T29626-2019汽轮发电机状态在线监测系统应用导则。2.11GB/T20833.1-2021旋转电机定子绕组绝缘第1部分:离线局部放电测量。进行局部放电测试的步骤方法。手持式局放监测来电咨询
怎么分析是否存在疑似局部放电信号?智能局放检测图
局部放电还可以传播并发展成电树和界面电痕,直到绝缘减弱到完全失效,击穿接地或三相系统的相之间。根据绝缘系统的不连续性及其位置,故障可能需要几个小时到几年的时间才能追踪到完全接地或相间故障。众所周知,虽然有些放电对绝缘系统的健康非常危险(例如聚合物电缆和电缆附件内的放电),而其他类型的放电可能相对无害(例如电晕从尖锐的暴**进入空气中)高压架空网络或室外电缆密封端的外表面上)。在线诊断局部放电测试的关键是能够区分危险和良性。随着系统电压的增加,这变得更加困难。高压绝缘失效是高压系统故障的***大原因,据统计,某些高压设备的电气故障高达90%是由电气绝缘劣化引起的。智能局放检测图
上一篇: 浙江局放监测维修电话
下一篇: 线缆局放检测仪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