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系统设计规范

时间:2024年03月08日 来源:

火灾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酝酿(燃烧前),可见烟雾,产生火焰和高热阶段。注意在火闷烧的酝酿阶段提供了更多的时间与机会来侦测并控制火灾的发展。火灾由产生火源开始闷烧转变到发焰起火而产生高热的这段时间是非常关键的。在这段时间内有两种可能的情况: 一是情况持续恶化,进而发焰起火;或者采取行动,找出火源,制止火灾的发生,进而避免火灾带来的危险、损失和破坏。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系统技术可以有效发布极早期火灾预警信号,使你在火灾未发生前即获得控制权。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系统的保护对象形式多样,功能各异,规模不等。徐州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系统设计规范

徐州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系统设计规范,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系统

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系统与传统的点型感烟探测器有着很大的区别。在一般情况下,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系统中包括采样孔和由若干数量的采样管,这些采样管可铺设在天花板的上方或下方,并且形成一个管网。每条采样管上都钻了若干数量的小孔,这些小孔形成了一个小孔矩阵(也称为采样孔),这些小孔在整个天花板范围内均匀分布。而使用一台吸气机(抽气泵),通过这些小孔,可将空气或烟雾样品抽到采样管道内,并送到灵敏度非常高的激光探测腔内进行分析。江苏建筑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系统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管网及采样孔布置方式。

徐州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系统设计规范,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系统

高空气流量的场所如电信机房、计算机房、无尘室等任何通过空气调节作用而保持正压的场所。在这些场所中,烟雾通常被气流高度稀释,而且由于气流的作用,通常烟雾并不会上升到天花板位置。这给传统的烟雾探测技术带来了困难。而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技术由于采用主动的吸气式采样方式,并且系统通常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加之布管灵活。所以就成功地解决了气流对于烟雾探测的影响。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吸气泵通过PVC管或钢管所组成的采样管网,从被保护区内连续采集空气样品放入探测器。空气样品经过过滤器组件滤去灰尘颗粒后进入探测腔,探测腔有一个稳定的激光光源。烟雾粒子使激光发生散射,散射光使高灵敏的光接收器产生信号。经过系统分析,完成光电转换。烟雾浓度值及其报警等级由显示器显示出来。

每个采样孔的保护面积、保护半径应符合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的保护面积、保护半径的要求。 采样管网的布置方式应根据探测区域内的保护对象,分别或组合使用标准采样、回风采样及机柜采样。 当采样孔在高气流环境布置时,每个采样孔的保护面积应相应减少。采样孔的截面方向宜垂直面对气流及烟雾运动的方向。 在单独的房间内设置采样孔时,不应少于2个。一台探测器的采样管总长不宜超过200m,单管长度不宜超过100m。采样孔总数不宜超过100个,单管上的采样孔数量不宜超过25个。 系统的采样管及其配件如:毛细采样头、弯管、采样管连接件、三通、末端帽、采样支管等宜选用难燃材料。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系统的优势。

徐州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系统设计规范,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系统

探测器应安装牢固,不得倾斜。当在多尘、潮湿等恶劣环境下使用时,应进行倒置安装。当安装在轻质墙上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探测器为壁挂安装时,其底边距地面高度宜为1.5m。 探测器在安装前,应对其主要功能进行测试,合格后方可安装。 引入探测器的电缆或导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配线应整齐,避免交叉,固定牢靠;         2 端子板的每个接线端,接线不应超过2根;         3 电缆芯线或导线,应留有不小于200mm的余量,导线应绑扎成束;         4 电源引入线,应直接与消防电源连接,严禁使用电源插头;         5 电源PE线与网络的工作接地线应牢固,并有明显标志;         6 导线端部应标明编号。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的一个探测区域不能跨越防火分区。江苏建筑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系统

采样管网为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徐州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系统设计规范

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系统通电后,应对下列参数进行设定:       1 根据探测区域的环境状况,对探测器的烟雾和气流报警阈值进行设定;       2 吸气泵转速;       3 不同报警区域的编号、名称及位置;       4 需要进行自动记录的事件项目;       5 继电器的联动输出;       6 其他参数根据产品的功能设定。 应对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及其集中显示装置进行预/火警报警功能、系统故障报警功能、指示灯自检功能、复位功能、消音功能及报警隔离功能测试。 应对连接在系统中的警铃、闪灯、声光报警器等所有报警输出装置进行联动功能测试。从采样管末端(不利处)采样孔引入烟雾,每个探测区域的至多允许烟雾传输时间不应超过120s,报警响应时间不应超过60s。徐州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系统设计规范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本站不为信息真实性负责